站在实验室门口,吴涛感慨地看着远去的车辆、以及车里自己的学生,开口对陈念问道:
“陈工,你真的不过去看看吗?虽然说模拟的结果比较乐观,但想要真正测出来抗辐照性能,还是要到现场去看的。”
“你对这份材料那么.那么熟悉,应该要临场指挥才对。”
听到这话,陈念摇了摇头,回答道:
“没什么好指挥的,这只是走个过场,材料的性能不会出问题的。”
那么确定?
吴涛下意识地瞥了陈念一眼,后者的脸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。
就好像他在说的事情不是一次足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突破,而是中午要吃的午餐一样平淡。
“好吧.我还是要过去看看的-——伱知道,这个事情吧.”
“你肯定得去,你是负责人嘛。”
“我害,其实你们手里早就有相应的技术了吧?”
吴涛终于还是说出了他心里的疑问,但一旁的陈念却笑了起来。
“我们真的没有。”
“我们只是查阅了你们历史的实验数据,心里比较有底而已。”
鬼才会信这话。
吴涛瘪了瘪嘴,倒也没有继续纠结下去。
反正现在星火就是国内科研界最大的头子,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。
眼看接吴涛的专车已经到位,他跟陈念告别之后准备离开,而在他上车之前,陈念突然叫住了他,开口说道:
“预印本你们该发就快点发了,不用再等了。”
“今天实验完成,明天就发出去吧。”
吴涛犹豫了片刻,最终还是释然点头。
——
对啊,星火都那么有信心,自己有什么好担心的呢?
陈念回到成都的第二天,一片预印本论文在aRXiv发布。
标题简单直接到离谱,直接就是《一种成熟可用的商用聚变堆第一壁材料》,混在一堆民科发布的夸大其词的论文里,几乎让人分不清这玩意儿到底是可靠的成果、还是某个绝望的材料人临终前的幻想。
再看发布人的名字,吴涛。
7000引用的大佬,虽然算不上多权威,但他过往在耐高温、抗辐照材料领域的研究有目共睹。
一时间,整个学术圈的热情都被点燃。
而这篇论文里有关新型材料合成思路的简要介绍,更是推动所有材料实验室都快速运转起来。
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和参数,但哪怕是只看论文本身的数据结果,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一种“优美且简洁”的意味。
是的,这种材料的元素构成很复杂,合成方法也很繁琐,但它的每一步,都有着极强的逻辑性。
这种情况下,不试一试,谁能甘心?
于是,大规模的复现实验在论文发布的第一时间便立刻启动,哪怕有人对此有所怀疑,可在EAST的加持下,他们还是愿意一试。
毕竟,这个项目组可是在几个月之内,就解决了人类十几年、乃至几十年都没有解决的等离子体控制问题的怪物级项目组啊。
他们敢大张旗鼓地启动建设,怎么可能没有任何准备呢?——
不过,与之相反的是,包括普通民众、以及部分领域外的学者,对这份材料的疑虑反而更深。
而他们的逻辑也很简单:
华夏近期达到的突破性成果实在是太密集、太频繁了,这不符合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。
同时,从技术角度分析,也有人认为高熵合金与硼氮化硼、石墨烯材料的结合缺乏说服力,认为这只是某种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博弈。
对待这样的情况,舆情部门也是懒得去管——反正答案揭晓就在这几天之内,等抗辐照数据一出来,什么舆情风波都会迎刃而解了.
办公室里,李想坐在陈念的对面,一边把玩着手里被陈念带回来的那一小块样本,一边开口问道:
“你这玩意儿保真吗?看着跟一般的金属材料也没太大区别,确定能达到第一壁的要求?”
陈念翻了个白眼,一针见血地说道:
“你对材料性能的判断是不是基于它的重量的?不,应该说,是不是基于他的密度的?”
对面的李想尴尬地笑了笑,回答道:
“确实.我感觉这玩意儿太轻了,有点不耐造的样子,就它还能耐3500度以上高温?”
“你要这么说的话,气凝胶更轻。”
陈念无奈地摇了摇头,继续解释道:
“实际上,觉得某种材料越重越好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,这本身是一种因为生活常识而导致的‘惯性直觉’。”
“越是在化学周期表靠后位置的材料,它的原子质量就越重,化学性质也越稳定,在复杂化合物大规模涌现之前,这些材料确实是耐操的代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