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爱看书 > 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> 第1765章 大学之道,粗暴算账

第1765章 大学之道,粗暴算账(1/2)

    “第二阶段则是郡学,有州府设立,教授十二到十五岁的孩子,招收的是县学考核符合标准的学生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课程就要上升一些难度了,诸如四书五经、基础的算学、刑律、岐黄等等,依旧是三年时间。

    但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们讲授国学各科的基础的知识,不是让他们学多少,只是让他们知晓各科所学什么,这涉及到国学的选科。”

    “第三阶段则是国学,招收的是郡学考核符合标准的学生,学习难度再次提升,设立诸如农学、工业、岐黄、火器、算学、水利、律学、国学、书学、建筑等等。

    招收的是郡学考试合格的学生,和讲武堂类似,学生只能选择一门课程,但不是说只学习这一门,学习工业的同时依旧要学国学、算学等等,只是要分清主次。

    为了能区分国学学科和国学学校,朕将最高层级的国学改为大学,直接引申为大的学问。

    大学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、陶冶情操,算学是为了更好的搞工业,毕竟里面涉及到大量的计算,算学学不好,工业肯定也学不好。

    大学只是一个统称,这里面的科目都可以独立出来成立一个学院!

    诸如农业研究院下的农学院,农学院内可以开设植物生产科、林学科、水产科等等科目。

    植物生产包含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番薯、土豆、大豆、芝麻等等作物的研究,农作物的栽培与耕作,这是提升产量的关键,农产品的加工这是事关后续如何卖出去等等。

    再例如林学科,研究如何提升产量、如何扩大载种规模、如何保存能长途运输以及保存更长时间、能加工成什么吃的。

    农业的研究不是说会种田就行了,你还要研究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、橘生淮北则为之枳;

    为什么同样田地,产量不一样、口感不一样,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。

    再例如建筑,在传承古代建筑技术的同时研究新式的技术,诸如能不能建出高达三五十米的房子?

    朕说的是可以居住的、容易推广、抗震的那种,不是洛阳永宁塔、朔州应县木塔等等木质往上堆叠的那种。

    朕这么说,你们明白了吗?”

    换来的是群臣的沉默和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皇帝的这个规划已经很清晰了,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皇帝竟然思索的这么深,深到他们都没有考虑过。

    如果真按这种设计来开展,那么可以想象,未来的各行各业一定是百花齐放的。

    “诸位爱卿,朕的这些规划有没有疑问?有的话现场提出来,朕一一解答,同时也是探讨一下!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一个问题!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疑问!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也要疑惑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一个个的来!”

    见一下子站出来七八位大臣,崇祯摆了摆手看向户部尚书毕自严:“毕爱卿,你先来吧!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!”

    毕自严微微躬身:“陛下,您这这个制度是可行的,但如果真要推广开来,估计整个大明至少有数百万的学生,各种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至少得千万两以上的白银投入。

    朝廷现在正是用银子的时候,哪里能拿出来这么多?”

    听着毕自严的话,群臣眼中的憧憬瞬间就消散了一大半。

    算上朝鲜、蒙古、辽东、中南半岛,大明大明至少有两亿五千万人,两三百万学生轻轻松松。

    “不,并不需要这么多!”

    崇祯摇了摇头:“你们以为很多,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多,

    朕让锦衣卫调查过北直隶的人口出生,从天启元年到朕登基后的两年,大概只有百分之三点三,换句话说就是平均每百个人只有三个孩子出生,

    天子脚下的北直隶尚且如此的低,整个大明就更低了。

    至于什么原因,你们应该很清楚!”

    群臣脸色黯然。

    北部有建奴和蒙古侵袭,西南安奢造反为患数年、陕西大灾、沿海倭寇袭扰、海外三国虎视眈眈,为了应对这些苛捐赋税极重,大人都没有吃的,谁敢生孩子?

    百分之三点三的出生率,低吗?

    不低,反倒是高的离谱,哪怕是在后世计划生育出来之前的那二三十年、华夏人口增长最快的三十年,出生率最高也不过和现在差不多。

    而后逐年下降,到了他穿越过来之时,出生率只有百分之零点七八了。

    缺乏有效的避孕方法、社会文化强调生育后代的重要性等等因素造就了高生育率,但高生育率也不一定是好事儿。

    婴儿的死亡率那是居高不下,几乎达到了一半。

    孝宗三个子女早夭一对、神宗八个女儿早夭折三个;

    光宗七个儿子早夭四个、十个女儿早夭六个,熹宗三子两女,全部早夭;

    皇室尚且如此,更何况普通百姓之家了。

    “从崇祯三年之后,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