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是会自动调节的,诸如经商很赚银子,但经商的人多了,竞争激烈了,就必须降低成本、增加服务等等来吸引百姓,利润自然就少了,经商的就少了。
耕种也是一个道理,粮食价格过低导致耕种的百姓减少,耕种减少了粮食产量就降下来了,产量下来市场需求没有变化,价格自然就上去了,而后种植的百信又开始增加了。
这一来一回少说也得两年时间,太平盛世倒也罢了,若是大灾念头,这容易引起极大的震荡,朝廷肯定不会、不允许出现这种事情的。
稳定就意味着粮价的平稳,诸如价格调控、耕种补贴、粮食储备等等,最好的就是通过耕种面积来保证所需产量的同时保证价格的平稳。
谷贱伤农,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是很重视的。
所以,我刚才所说的,未来几年、十几年一定会实现的,你们所担忧的价格绝对不会出现剧烈的拨动的,诸位放心就是。”
呼……
呼……
百姓们呼吸沉重、急促了起来。
谁他妈的不想顿顿吃肉?谁他妈的不想吃点果珍李柰?谁不想穿的好好光彩照人?谁不想夜里睡觉盖的暖暖和和的?
陈秀才的话很直白,比喻很是恰当,他们都听懂了。
但懂了归懂了,能不能实现那是另一回事儿。
这事儿别说是他们想过了,华夏几千年文明、王朝更迭也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,哪怕是盛世也只是饿不死而已,更何况这种吃饱吃好穿暖的?
郭村老深深的吸了口气,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,但依旧因为激动而哆嗦着“陈、陈秀才,你不、不会是骗、骗大伙的吧!”
“你们呀……唉……”
陈秀才本想指责两句,但看着个个浑身泥巴、缝缝补补的衣服忽然叹了口气。
“诸位父老乡亲,陛下登基时,大明境内贪官污吏横行、商人奸诈狡猾、党争频繁、陕西大旱无人管继而引起米边、西南安奢造反十余年,
外部东西蒙古屡次犯边、建奴进逼宁远、沿海倭寇横行、荷兰等海外诸国占据台湾觊觎大明、缅甸吞并三宣六慰,大明可以说已经岌岌可危了。
说句大不敬的话,或许过几年灭亡都是有可能的,这点诸位不否认吧!
可你们现在再看看,只是短短六年时间,东西蒙古和朝鲜归附,建奴被成化犁庭、扶桑和中南半岛被灭国了、葡萄牙被赶出大明、荷兰和西班牙被赶出台湾,三国在大明周边水师尽数被覆灭。
可以说大明周边已经没有敌人了,内部更是大明百年来吏治最为澄清的时候。
这期间,陛下更是还地于民让所有百姓都有地种、废除所有匠籍匠户让百姓自己选择、成立工业和农业研究院让工匠和种植高手不仅有去处更能发挥自己、成立岐黄研究院培养医者和种植药材让百姓能看的上病。
陛下在白杆兵进京的那一天曾在大明日报上刊印过《朕有一个梦想》的文章,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等等都慢慢的在实现了。
换句话说崇祯盛世将要到来了,这一点可以从朝廷推动商事、蒸汽机商船、海贸、海运等看出些许端倪,朝廷在积极准备着。
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百姓能吃饱吃好,中南半岛的十五亿亩一年三熟的耕地是一切的基础,必须要彻底的占据、彻底的融入大明,
这将彻底改写大明乃至华夏后世子孙不再饿肚子的历史,这就是朝廷迁移百姓的目的所在。”
百姓们呼吸再次急促了,眼神灼灼。
什么盛世的基础他们搞不清楚,但后世子孙可能不再饿肚子了这句话他们听懂了且听到肚子里去了。
只要能吃饱吃好活下去,其他的都不重要了。
看着百姓们的神色,陈秀才松了口气,感觉这波稳了,于是开始趁热打铁继续讲解迁移中南半岛八十八问的其他问题。
……
迁移第三十六问中南半岛刚被打服,残军流寇较多,如何能保证我们的安全?
答分为三个部分,第一,我们已经在加紧清理了包括但不限于大明军队清理、当地百姓有奖举报、严刑酷法惩罚等措施,一直持续到明年九月份,相信到那时会清理的差不多了。
第二,等你们到了之后,每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小旗驻守,这些军士都是禁军军士,精锐中的精锐,一方面是保护大家的安全,一方面是训练当地驻军,持续半年时间。
第三,自踏入中南半岛地界的那一刻开始,凡是死亡的且是被官方确认是当地残军流寇造成的,朝廷会按照军士阵亡抚恤标准给予补偿。
“第三十七问迁移……”
“等一下!”
又有人出声打断了秀才的话,粗声粗气“后生仔,你可不要骗我们,这死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