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五哥一边说着,一边恭敬地将战报呈了上去。
蒋德璟、范景文、左懋第等人闻报,皆露出欣喜之色。
只有朱元璋微微皱眉,接过战报快速浏览起来。
因为他觉得现今无论是财力,还是兵力,都不足以支持持续大战,所以一直都不主张在此时收复宁远。
特别是现在,山海关的兵力本就不足,若是再分兵防守宁远,兵力更是捉襟见肘。
要是两地相距不远,倒还可以互为犄角。
可宁远距离山海关有两百余里,根本无法形成统一战线,反倒容易被女真各个击破。
再则女真此次已经吃了大亏,若明兵再收复宁远,多尔衮不论是为了他的面子,还是要稳固他在女真的地位,都不会轻易退兵,那辽东的战事短期内就无法结束,
可若多尔衮不退,大同的济尔哈朗和代善也定不会退兵,这样明兵便要维持多线作战的局面。
不过当他看罢战报后,皱着的眉头立时舒展了不少。
原来在他离去后,王夫之本也是准备返回山海关,并按照先前的计划,一边虚张声势地朝宁远进军,一边暗中设伏。
不曾想阿济格和刚林不为所动,迟迟没有行动。
王夫之见状,心中亦有些疑惑。
因为据他了解,宁远城中只有数千守军,且不少人与祖家有旧。
以这样的兵力,绝不可能守得住宁远城。
何况现在多尔衮麾下多不过一两千铁骑,若他率军围攻,极可能擒下对方。
而多尔衮不仅是大军的主帅,还是阿济格的亲兄弟。
纵使阿济格和刚林能坐观宁远陷落,却绝不会让多尔衮陷入险地。
就在王夫之疑惑难解之时,暗羽营传来消息,说多尔衮已从锦州调来多路大军。
其中最快的一路是汉八旗的李国翰,最迟明天凌晨就会到达。
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孔有德的水师也已起程,估计在明天亦可赶到宁远。
除此之外,正黄旗的图赖及其麾下兵马亦离开了锦州,且动向不明,极可能已到宁远。
王夫之闻报,不由皱起了眉头。
因为他虽也想到多尔衮会增兵,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。
他与祖泽润、张大彪、马进忠等人商议后,觉得先前的计划已不可行。
为今之计,只有化虚为实,抢先拿下宁远城。
虽说这样他们亦可能腹背受敌,却也强过与阿济格野战。
而且宁远城城高墙厚,他们又有近万人,守住一段时间完全没有问题。
到时等王守林救出祖大寿,郑氏水师到来,局势就会发生转变。
不过他们亦有一个担忧,便是粮草问题。
因为当初吴三桂撤离时,已搬空了宁远城内的粮草等物。
而女真虽然占据了宁远城,却似乎没有长期驻扎的打算,所以城中的粮草并不多。
按照暗羽营传回的消息,现今城中的粮草仅够他们十日之用。
也正是有此问题,导致王夫之和马进忠的意见发生了分歧。
马进忠认为十日太短,未必能迎来转机。
一旦粮草耗尽,军心必会不稳,到时可能会全军覆没。
因此他建议大军先沿朱元璋返京之路入关,然后再赶往山海关。
但王夫之则认为多尔衮的大军已经出发,最多三日便可抵达山海关。
而今关内只有一万多兵勇,且还有不少细作,
若他们这般折腾,可能还未赶到山海关,山海关就已陷落,故坚持攻打宁远城。
尽管祖泽润、张大彪都支持王夫之,奈何军中不少将领都是马进忠的亲信,一时僵持不下。.
张大彪见状,便借口更衣将王夫之叫了出去,提议先将马进忠等人斩杀,再率军夺取宁远城。
王夫之本也有此想法,却担心贸然诛杀马进忠一干人,会引发兵变。
加之他亦曾向朱元璋许诺,会收服马进忠,故有些犹豫。
恰在这时,暗探又传来消息,说刚林已收拢了数千败逃的汉八旗,并让他们扮作明兵赶往山海关。
张大彪闻报,又见王夫之沉默不语,便要安排人去动手。
不过在临动手前,王夫之却制止了他。
随后提出让张大彪和马进忠继续在此设伏,他则与祖泽润率领三千骑兵去偷袭李国翰。
因为根据暗羽营的消息,李国翰此来约有一万五千人,亦带有十余日的粮草。
若他偷袭得手,他们则夺取宁远城。
不然,则率军入关后,再赶往山海关。
马进忠本不愿答应,但见张大彪杀气腾腾,又想到王夫之此去多不过一两日,耽误不了进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