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爱看书 > 篮坛:从神经刀开始 > 第三百五十一章 全世界人都看走了眼,当“远古巨兽”打出的“神迹”再现联盟

第三百五十一章 全世界人都看走了眼,当“远古巨兽”打出的“神迹”再现联盟(6/7)

么好说的,我会继续,现在我现在的感觉很好!”

    事实上,李万已经感觉到累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这场比赛打到一半的时候,他便明显感觉到自己累的速度要比之前快很多。

    也是,这都是他连续砍下50加的第5场比赛了!

    其中不乏56分这样的高分!

    要知道当年沙克-奥尼尔拿了一场单场60分,然后直接轮休了下一场比赛。

    他虽然没有沙克-奥尼尔那样的体重,还是个外线球员,可连续5场,是个人都会有感觉。

    可看看《李万2》现在的票房吧,距离4个亿还剩下最后的2千多万……那么他的分成将达到6千万!

    等于说,他现在每打一场50加,就相当于给自己多赚了几百万!

    这样的赚钱速度,当然要持续下去了!

    另外如果可以达到4个亿,李万也就有更多的筹码提高自己拍《李万3》的收入,现在他15%的占比虽然已经是一线接近顶级演员的价格了。

    可那帮最顶级的演员可都是20%~25的占比!

    多出的可是一两千万啊!

    李万觉得有必要维持热度,再冲一波票房成绩!

    况且,就他的江湖地位,气氛都到这了,最后留在第二的位置上,合适吗?

    肯定不合适啊!

    就算他这次要冲击的是“数据皇帝”张伯伦,他也要让这帮人看看,什么叫“现代张伯伦”,啊呸,是比张伯伦还张伯伦!

    所以,当探索者队继续客场,来到明尼苏达,李万在跟森林狼的比赛中,再度砍下单场51分,所有媒体都震惊了……

    连续第6场!

    虽说距离张伯伦的连续7场50加记录还有一场才追平。

    可张伯伦那是什么年代?

    那真的是“NBA的洪荒年代”。

    专家们在评价球员数据表现的时候,一般都不会将张伯伦放入讨论。

    甚至为了将他剔除出去,他们发明了一个词,叫“近代篮球”!

    在近代篮球的历史上,是没有张伯伦这个名字的……

    很多专家都认为张伯伦之所以强大,除了他本身,还跟当时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有关。

    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多恐怖的数据。

    比如单场100分……

    当然随着科比单场砍下81分,李万单场砍下90加,这个记录已经不算什么了。

    再比如他的赛季场均50分,已经n次的赛季场均40加!

    要知道,强如李万,他现在整个职业生涯也就一次赛季场均得分40加而已!

    场均50加……

    这得什么概念啊?

    因此,他的很多数据,都不作数。

    就像媒体在统计联盟打出“4双”球员的时候,有很多old man会将张伯伦的名字放进去。因为他那个时代,盖帽跟抢断都还没进入数据统计当中。

    嗯,也是这个原因,张伯伦错失了在这两项数据上再打出一些骇人听闻的记录的机会。

    他的连续7场50加听上去固然吓人。

    可媒体吹得更多的,还是科比的连续4场50加,或者乔丹他们连续3场50加……

    在近代篮球史上,光是“背靠背”砍下50加这件事情,就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事实上,李万如果不是有挂找回状态跟手感,他也很难完成这样的“神迹”。

    偏偏有挂这件事情,只有李万自己知道……

    当李万追逐张伯伦连续50加场次的记录逐渐成为现实。

    当“远古巨人”在“NBA洪荒年代”的“暴力数据秀”,在现代篮球中重现……

    1月14日,哥伦布客场挑战步行者队,李万在比赛最后2分钟完成进球,顺利让自己的单场得分再次突破50加……

    他的连续50加次数追平张伯伦的时候,整个联盟再度被他引爆!

    ESPN第二天的头条是:“再现神迹,李万继续稳固他的神格!”

    《露天看台》整个版面回顾了李万整个7场50加的比赛过程。

    从1月1日那场客场挑战热火队的比赛开始砍下单场50加,起初他们都以为这只是一次“一月疯狂李万平平无奇的得分秀”,结果居然是“疯狂李万”又一次“神迹”!

    “这个男人,真的是每个赛季总想干点什么才甘心啊!”胡比-布朗绝对是这个联盟资历最老的老家伙之一,本以为看过迈克尔-乔丹的“成神之路”,就再也没有比之更加伟大的职业生涯了。

    可没想到……

    07年的选秀大会,居然横空出世了这么一个家伙!

    胡比-布朗肯定早就服气了,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表达自己对于李万的服气……

    俄亥俄zf都想集体给李万下跪了。

    随着李万的动静越来越大,他所带来的商业开发也在持续当中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