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有自己独立的遗传物质和独立的遗传系统,并且,还是最为重要的供能结构之一。
前世的人类,就是一种最为突出的例子。
人类自身的基因不一定能够遗传下去,但是,只要母体提供基本细胞,那么线粒体就会遍布所有需要这个细胞器的细胞之中。
而除却极少数的几种之外,绝大多数的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。
关于线粒体的起源,可靠证据最多也最稳定的,就是内共生——即它们最初是与宿主共生的一些细菌。
当然,要是再往前推,它们是寄生还是误入宿主的细胞,这点地行并不了解。
但,如果想要达到个体层面上的不死不灭,这些线粒体,这些细胞器共生模式,毫无疑问是一个选择。
个体层面,前世的人类多多少少会自身的来源,很在意自己的起源,但是,很多时候,又不在意自己的起源。
尽管听上去有些矛盾,但事实上就是如此。
记忆遗传和表观遗传学,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。
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之中,也有关于传承记忆的描述。
地行并不了解真正的记忆机制是如何进行的。
但是,他对基础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,基础的密码学有一些粗浅的了解。
【讲真,最近一直用
够实现,的确效率更高,但在技术不够的情况下,因为制造难度和体系完备的情况下,纵使容错率上比二进制计算机高,沉没成本和技术难度,让三进制计算机没能争抢过二进制计算机的路线。
而dna、rna的核苷酸种类,足有八种。
这个世界,在利用血能或者生命力的情况下,能够存在更多。
当然,众所周知,不是所有资源都必须用上。
只挑出其中的三种或者两种,就可以作为自己尝试生物电脑储存记忆的模块。
在细胞中,dna上,以每三个核苷酸编组,形成一个密码子,可以是uuu,可以uu、可以是auu......
把字符作为信息,对应到上面,就可以储存记忆。
如果是真的作为计算使用,那么运算效率自然是第一,但只作为储存记忆,储存基因的仓库的话.....并不需要高速,只需要有足够空间和能够读取就可以了。
其实,生物的遗传基因,有很多都是无效片段,是冗余成分,是多余的。
客观上来说,这些冗余成分,的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编译错误的问题,但同样,也增加了编译错误。
这并不矛盾。
一只最为优秀的巢龙幼崽出现在众多幼崽之间,一个掠食者出现,那些劣质的幼崽,会成为挡箭牌,保护了这只优秀幼崽。
但是,这些劣质的幼崽本身,也会争夺优秀的幼崽的食物资源或者进行攻击等等,导致其死亡。
把话语简化,很容易让人得出矛盾的结论,但是细述的话,可以分清。
只是,愿意去分清的,和认识到错误并改正的,往往是少数。
逆火效应、从众、法不责众的侥幸等等,绝对精确毫无误判,只是一个美好的妄想。
演化实际上就是如此,不是选择最好的几个,而是选择效率相对最高的一大群。
基因累积了很多的冗余,对于许多秃头程序员来说,就是他们很熟悉的代码屎山。
但,这些无用成分,给了地行很大的操作空间。
把自己的记忆以核苷酸的形式编译到里面,让自己的记忆替换掉这些无用代码,就可以储存下来。
出现编译错误,导致记忆混淆怎么办——
统计学。
如果自己把整个世界的所有生物基因都编入的话,就算出错,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保持正确。
而且,不只是动物,还有植物,其他生物。
….
只要能够相对稳定地进行繁衍的物种,在他没有实现终极目标之前,还停留在个体意识的层面前,这些,都可以成为他的记忆备份、人格备份。
问,当一个人身上的细胞,除了细胞核,其他具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,全部都容纳了地行的记忆时,他会选择如何行动?
暂且不论他能不能知道自己的加密算法,精准地读取到这些秘密的记忆且不出错,就假设他全都做到了,知道了,他会选择把自己的所有遗传物质全部修改、抛弃吗?
选择是?
那么,再来,同样,暂且不论他有没有能力做到,如果给他一个最好的、最优秀的细胞器,能够以最高效率进行供能,给与他最强大的力量,他还会替换、修改、抛弃吗?
买办和自主制造的问题,不言而喻。
并且.....就算他这么做了,又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