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看这骠国投降得干脆,但实则如今的骠国也是强大异常。
自613年毗讫罗摩执掌大权开始,王朝上下,励精图治,如今也是这方土地罕有的强国。
属国近十,下辖部落两百有余,城镇有八,其疆域北抵南诏,东接真腊,西至东天竺迦摩路巴。
其国境东西三千里,南北三千五百里有余。
若非李二突然南征,又因李承乾的横空出世,再给毗讫罗摩一些时间,骠国将会迎来它的巅峰时刻。
不过这一切都很可惜,随着李承乾的横空出世,李二的南征,毗讫罗摩的王图霸业也顺势戛然而止。
没人愿意给他发展的时机。
也就是在李二大军西进的同时。
骠国都城卑谬,王宫。
毗讫罗摩一脸无奈地看着东边的方向,良久才感慨道:“汉人有句老话,叫时不我待,用在本王身上,当真是言简意赅啊。
若是再给本王十年,不,五年,只要五年,莫说大唐南征,就算唐明大军一道来,我骠国何惧!
本王何惧!”
他是真的不甘心。
这些年,眼见着骠国蒸蒸日上,雄霸一方,可随着大唐的南征,大明的强势崛起,这一切都成了镜中花水中月,他怎能甘心?
“只要吾王一声令下,老将愿率大军和大唐一决死战,誓死不退!”
身旁,一胡须花白,身着铠甲的老人眼神灼灼地看着他的王,语气中更是掷地有声。
看得出来,他其实也不甘心。
骠国明明在王的带领下,愈发强盛,却因为大唐的南征落得个风雨飘摇的处境,他不愿也不甘。
“罢了……”毗讫罗摩摇了摇头,说道,“如今的骠国并非没有一战之力,可真要是继续打下去,骠国必亡。
本王不惧失败,但以大唐和大明的作风,此战若是失利,恐有亡国灭种之危啊……
真要是到了那一步,你我都是骠国的罪人……”
“可……”
“别可不可了。”毗讫罗摩笑道,“如今这个情况,倒也不算最差。
中原王朝,我们也都了解,虽然暂时归顺了他们,但他们想长期治理我骠国,也是鞭长莫及。
此番虽有不甘,但也未必就是坏事。
如果能借着这次机会,引进大唐的一些技术,对我骠国的未来,决计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。
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,就这么着吧。”
说起来,这毗讫罗摩绝非庸才,如今的他,正值壮年,正是雄心勃勃的时候,可能在这个时候做出如此冷静的判断,颇有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范。
老将军也明白毗讫罗摩的意思。
中原王朝虽然善战,能战也敢战。
但中原王朝有个致命的缺陷,那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。
不少异族摆脱中原王朝的控制,其实也就是在这个当口。
若是中原王朝一直如此强盛下去,呵呵,这普天之下当真就莫非王土了。
他们这是在赌,拿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命去赌,赌中原王朝衰败的时候。
届时他们再揭竿而起。
未必就不能再续骠国的神话。
只能说,为了民族,很多人都是愿意牺牲自己的。
有些人的伟大,并不在于他做了什么,而在于他明知道结果如何,还会做什么。
这样的人,在历史长河中,可能很少,但真的有。
就比如骠国的国王毗讫罗摩,他不知道未来哪怕就算骠国复国了,再次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掌控,重建了骠国的辉煌,但在骠国的史书上,他毗讫罗摩在史书上都难逃亡国之君四个字。
但他还是这么做了。
所有的耻辱,他都背负了,但把希望寄托在了他引以为荣的骠国子民身上。
也许,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王,一个应该被历史铭记的王……
“王,大唐皇帝的大军已经到了城外五十里的地方,最多一个时辰,大唐大军便会抵达城下。”
就在这时,有将士来报。
毗讫罗摩闻言,强撑起笑容,道:“行,通知王城内所有官员,随本王一道出城十里,恭迎大唐皇帝陛下。
既然认输了,那就得有个认输的样子。
告诫所有官员,若是不甘心,现在就走,本王不管他们今后是揭竿起义也好,还是占山为王也罢。
这个本王都管不着。
但若是还愿意留在这朝堂之上,那该装孙子的时候,就给本王装得像一点。
如今骠国的朝堂,最不需要的就是硬汉。”
半个多时辰后,卑谬城外,骠国在京的官员悉数到场。
而毗讫罗摩则是褪下了王袍,一身素衣站在了百官之首。
众人的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