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最早于1890年废除,土耳其于1923年、暹逻于1927年、波斯于1928年、埃及于1937年先后废除领事裁判权。
二战后,华夏在形式上废除了领事裁判权,从实质上废除,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了。
对付洋人的领事裁判权,最好是将其消于萌芽状态。
1855年,洋人虽然取得了部分领事裁判权,但远不像后来那样肆无忌惮。到了清末时,外国领事不仅可以在司法上管辖本国侨民,还能管辖本国侨民的家属、仆役、外商的雇工。
甚至,就连信仰基督教的华人,都能得到外国领事的特殊保护。(教民横行无忌,引起华人愤慨,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“义和团”运动。)
儒家传统“息诉”思想、满清官员的懦弱无能,进一步助长了领事裁判权在华夏的泛滥。
最开始时,满清在西北开放边城与中亚等国贸易。浩罕国收留张格尔叛党,援引穆斯林传统,要求在边城派遣代表,管辖本国商人,处理贸易纠纷。
满清国力衰退,对回疆的掌控力大不如前,便同意了浩罕国的请求。穆斯林在华自治,自元朝时便有先例。这便是满清开放领事裁判权的开端。
第一次鸦片战争前,因文化、法律不同,中英屡出纠纷。
例如,早在乾隆年间,一艘英国船只在鸣放礼炮时,误杀两个华人。乾隆帝龙颜大怒,当地官民也一片哗然,按照华夏的朴素传统,要求英国人杀人偿命。
按照英国的理解,这最多算是误杀,犯不着再杀一个英国人偿命。但乾隆帝不依不饶,不惜与英国开战,也要英国人杀人偿命。
当时,满清国力正处于巅峰状态。英国人不得不交出两个倒霉的水手。乾隆帝格外开恩,将其中一人斩首,一人赦免。此事促成了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,试图劝说华夏开放通商口岸,避免此类误杀事件再次发生。
乾隆帝当然不会同意开放通商口岸。
英国人忍耐了数十年,终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撬开了华夏大门。战后,双方议和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领事裁判权。
满清方面,负责谈判的耆英丝毫不知领事裁判权的危害性,反而认为外国领事审判外商,可以让满清摆脱令人头疼的涉外问题。
在满清亲贵中,耆英算是个“通夷之才”了。他尚且如此昏聩,更别提其他那些老顽固了。
对于领事裁判权,吴捷认为此事决非小事。在某种程度上,这是他与洋人官方打交道的第一道坎,必须妥善处置。至少,他要与阿礼国、麦莲这样的外国官方代表达成某种默契。
随着中兴公司的扩产,随着复兴会的不断壮大,势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洋人来到九江。到时候,吴捷将不得不与外国官方打交道。
在晚清舞台上,外国势力是一股绝对不能忽视的力量。他们侵略了华夏,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华夏近代化的大门。
如何与外国官方打交道?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外交问题。
天京方面鼠目寸光,与洋人交恶,洋人转而支持清朝。这是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。
吴捷要争取洋人支持,自然不能卑躬屈膝地乞求洋人。引进拿破仑法典,大胆改行西式司法体系,主动适应世界游戏法则,这无疑将给洋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。
在顽固保守的满清、邪教徒太平天国之间,吴捷无异于一股清流,更能博得洋人的好感、支持、尊重。
能否在九江取消领事裁判权,关于在于西式法律能否在九江落地生根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这是不成问题的。华夏目前适用的法律,正是大陆法系的法律,适合我国国情,符合我国中央集权传统。
眼下,麦莲明确支持吴捷取消领事裁判权,阿礼国则明确反对。
吴捷见状,心里有了主意,说道:
“麦莲先生,敝人对您的大度、坦诚深感敬佩。米国是一个年轻的、朝气蓬勃的国家,令人神往。尤其是,米国在摆脱过英国殖民后,发展更为迅猛,工商业更加发达。
“您一定是个高尚的人,一定深受着您的国家,对华夏内忧外患的悲惨命运感同身受,才毅然做出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光荣决定。
“敝人是九江镇将,与中兴公司几个高管私交甚笃。为了我们两国的友谊,我愿意向他们说情,请中兴公司加强与贵国商人合作。唐约翰先生也是米国人,一定乐于此事。”
麦莲呵呵一笑,说道:
“将军,我对您废除酷刑,引进新法的决定深表敬佩,对将军向中兴公司施加影响力的善举深表感谢。但我向您提前申明,本人虽是米国驻华专员,并无权力废除米国在华领事裁判权。
“我只能向国内写信,建议米国尊重华夏司法主权。至于是否在九江废除领事裁判权,还得看将军是否真的要在九江实行西式法律。”
吴捷连忙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