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爱看书 > 古玩之金瞳鉴宝 > 第701章 真迹

第701章 真迹(1/2)

    看到玻璃罩后边挂着的这幅界画,沈愈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从前。

    因为没有上手,也没有动用鉴宝金瞳,他也不知道这幅画是真是假。

    但是此时此刻,沈愈心中却颇有些感慨!

    无它,数年前,他曾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捡漏得到一幅颜色暗沉,污渍斑斑,可说破旧不堪的字画。

    其画名也叫《蓬莱仙境图》。

    当然,画的内容与面前这幅相差很大,不过是一幅清代无名画家的仿作。

    当时那幅画简直脏得不成样子,活像苍蝇馆子后厨用了很久后的抹布。

    可也正因如此,反而吸引了沈愈。

    在古玩行里,外行看这种画不屑一顾,内行人见到这般模样的画,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有些年头的古画。

    买下来后,沈愈请手艺高超的老师傅重新装裱了一下就收藏了起来。

    后来,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,将那幅画卖给了他的第一个大金主,陈广南。

    虽说赚得不算多,大概也就十万块钱,但算是沈愈捡漏生涯的第一桶金。

    在当时,这笔钱对他来说意义非凡,堪称久旱逢甘霖,直接解了他回楚州时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。

    “哎呀,终于找到了!”

    此时,年轻店员翻找出了这幅画的价格,极为恭敬地朝沈愈说道:“先生,这幅画在我们店里的售价是150万。”

    沈愈微微点头,没有立刻纠结价格,而是笑容和煦问:“小兄弟,这画能取下来让我上手细看一下吗?”

    店员连忙回应:“当然可以,买古董哪能不让客人看的呢。您稍等一会儿,我这就把画取下来。”

    说罢,店员走到玻璃罩旁,轻轻按下开关,随之,自动玻璃罩缓缓开启。

    等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,店员小心翼翼地将画卷起后摘了下来,然后双手捧着递到了沈愈面前。

    当画纸触碰到沈愈指尖的那一刻,他心中便有了判断,这幅《蓬莱仙境图》十有八九是一幅古画。

    不过,沈愈心里也非常的清楚,古画并不等同于真迹!

    画虽然是老的,但也有可能是后人精心临摹的摹本,亦或是古人故意仿造之赝品。

    但从纸张的质感以及画技来看,这幅画少说也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。

    在鉴赏桌上把画展开,沈愈开始仔细端详画作。

    第一眼他就发现上面有落款,写着“岫泉”二字。

    看到这两个字,沈愈心中微微一震。

    他自然知晓“岫泉”的来历,乃是清代大画家袁江的号。

    袁江,字文涛,晚年自号岫泉。他原本就是江南地区颇有名气的画家,后来经人举荐,成为了雍正时期的宫廷画师,风光一时无两!

    《蓬莱仙境图》,有不少画家绘制,但数袁江的最为出名。

    关于袁江究竟画了几幅《蓬莱仙境图》,至今尚无定论,但可以肯定的是,绝对不止一幅。

    袁江是清代界画第一人,也是界画领域的最后一位大宗师。他出生于1662年,这一年是康熙元年,亦是南明永历十六年。

    他的绘画技艺堪称一绝,能将场面宏大的山水、殿宇、楼阁等完美地掌控在笔下,整体布局气势恢宏,而局部细节又精细入微。

    整幅画看下来,基本可说与袁江的画风一模一样。所以,此画很可能是真迹!

    不过话说回来,沈愈很久没碰到画技如此超绝的界画,哪怕不是袁江真迹,他也打算将其买下来!

    所谓界画,就是借助界尺作画。

    可说是华夏绘画中一个独特而又充满趣味的门类!

    界画起源于秦汉时期工匠们用界笔和竹尺绘制的建筑图,亦有说起源于晋代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很早很早!

    后来,人们发现用这种方式作画,尤其是在描绘宫殿、亭台楼阁以及龙舟巨船等建筑时,线条横平竖直,规整而又大气,远比徒手绘制要华丽美观得多,于是界画便应运而生。

    到了隋唐时期,界画名气大增,唐画之祖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,大李将军李思训的《江帆楼阁图》,都是界画中的经典之作。

    北宋末期与南宋时期,可说是界画的巅峰,涌现出了郭忠恕、赵伯驹、李嵩、张择端等诸多名家。

    《明皇避暑宫图》、《清明上河图》等作品更是成为界画中的传世精品。

    然而,到了元代,界画名气稍减,除了王振鹏之外鲜少有知名的界画大家。

    明代,界画逐渐走向没落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,是因为用工具作画被当时的许多文人雅士视为“匠气”太重,除了仇英这个并不是专长与界画的大画家之外,几乎没有什么有名气的界画名家。

    清代的界画更加的没落了!

    而袁江可说是以一人之力扛起了界画大旗,成为最后一位界画大宗师。

    他早年对仇英的画作极为崇拜,反复临摹,从中汲取经验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