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孙可望是张献忠军中较有头脑的将领,他与李定国,刘文秀不相上下,而威望尤有过之。在短暂的惊慌之后,孙可望慢慢找回了理智。
他立刻想到,张献忠阵亡,成都陷落,大西军覆灭的消息,自己知道的同时,李岩也一定知道了,这个时候,只要李岩脑袋不进水,他一定会整军而来,猛攻自己大营,而自己在军心涣散之余,根本无力抵抗。
因此当务之急,是立刻避开李岩的攻击。
孙可望立刻传令,弃了大营,全军立刻集结,向四川境内撤退。
营中轻伤者尽量随军而走,辎重和重伤者一概抛下,不得拖慢行军速度。
这一令下达之后,营中立刻乱了起来,很多营帐都传来重伤者的哀号之声,可是他们无论再怎么哀求,也没有人理会他们。
因为秦军用不了多久便会打来,带上一个重伤员,至少要有两个人照顾,孙可望绝不允许。
不过一个时辰,两万人马整军完毕,弃了大营而走。他们刚走出几十里路,便看到远处尘土飞扬,果然秦军杀进了大营。
孙可望带领骑兵在前,一路上飞奔而走,他心中还存在着一些幻想,因为白起只是攻下了成都,而四川大部地区,还在大西军手中,只要自己进了四川,号召四方部从,还是有可能凑集一些人马,反攻成都。
因为李定国出征,虽然带走了二十余万大军,可留在四川的,也不下七八万人马,此时分散在各地,只要自己立起大旗,通令四方,一定会有人马来归的。
可是事实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,孙可望一路退到巴中,进到城中之后,立刻派出很多信使,去各地招兵。
此时四川除了被秦军歼灭的大西军之外,应当至少还有四五万人马,加上孙可望自己的两万人,还可以在民间招来一些兵马,孙可望估算,自己甚至可以拥有一支十万人的大军。
但是没过几天,派往各地的信使纷纷逃回,而更多的信使却没有回来,也许是逃亡而走,也许是被杀死在途中。而逃回来的信使们,也没几个带回人马,他们所说的大都一样,那就是各地方的百姓一听张献忠已死,大西军覆灭,纷纷欢欣鼓舞,自动组织起来,攻杀当地的大西军官吏与军队,由于大西军在各地驻兵都不多,最多的县也只也有几百人,根本挡不住潮水一般涌来的百姓暴民。所以这些士兵大部被杀死,余者逃散。
此时整个四川境内,已经完全成了没人管的地方。各县城中纷纷闭城自守,选出有威望有势力的家族,自立为王,不肯接纳大西军。
张献忠的军纪废驰,此时显露出最可怕的结果,那就是没有得到民心。看似牢不可破的根基,随着张献忠的死,整个大西国便完全崩塌下来。
孙可望大为惊恐,因为照这样下去,他的巴中便成了一块孤地。而白起绝不会放过自己,本来以为逃进四川,便是回了家,结果此时他发现,原来自己的家并不是家,而只不过是一间租来的房子,那些本地百姓才是户主。
这个时候,孙可望开始有些绝望了。
自己这两万来人,何去何从,令他如坐针毡。
投降秦军,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,白起连张献忠都不放过,何况是自己这个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败军之将。
自立为王?也不大可能,自己部下只有两万人,而且已是惊弓之鸟,只要秦军一来,根本不堪一击。
看起来眼下只有一个出路,那便是去投靠李定国。
可是他与李定国素来不太和睦,此时李定国部下拥有二十余万大军,更不会将他放在眼里,自己去了,李定国必定不会交出兵权,弄不好还会来个斩草除根,因为自己的威望还在李定国之上。
因此孙可望左思右想,拿不定主意,他把部将们找来商议,大家有的同意去投李定国,毕竟都是大西军的,可有的人不同意,那些不同意的,大多是与李定国有过节的。
最后大家还是看着孙可望,听他拿主意。
孙可望沉吟良久,才道“咱们去湖广。”
部将们一愣“还是去投李定国吗?”孙可望摇头“不能投李定国,我若投去,他必杀我。”部将问道“那么说……将军您想……投左良玉?”
孙可望还是摇头“也不能投左良玉,咱们与左良玉过节太深,是死对头,我父皇一死,咱们立刻便投官军,太不仗义,天下人会骂咱们软骨头,所以也不能去投左良玉。”
部将们不明白了“将军,咱们既不投李定国,也不投左良玉,那去湖广干什么?”
孙可望这才将自己的意思说了出来“我们先顺江东下,名义上去投李定国,李定国一定不会阻拦,等我们到了武昌附近,突然改变方向,弃船登陆,然后去河南,投李自成。”
部将们这才明白“原来将军是想投李闯王啊。”
孙可望道“不错,我与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