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次冶炼试验通过,意味着电渣重熔技术点亮,根据地基础工业体系的最后一块空缺也被补上。
从今往后,乾坤扭转,攻守易形矣。
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上午9:10分,电渣试验炉首次冶炼试验于延城柳树沟钢铁厂通过,电渣重熔技术宣告研发成功。
毫无疑问,余华的话音堪比一枚重磅炸弹,全体试验人员和战士之前强行压抑的情绪,随着首次冶炼试验结果公布而再次爆发,有的战士热泪盈眶,有的试验人员摩拳擦掌对于重炮已经迫不及待,更多的人互相拥抱,似如庆祝一场战斗胜利那般,为了此刻,为了成功,他们已经奋战了不知多少个日夜。
军工局一众高层纷纷兴奋色彩,露出灿烂笑容,双手拍击鼓掌,为首次冶炼试验通过送上掌声。
余华望着电渣炉车间内的热闹场景,面容含笑,没有说话,静静享受这个时刻。
这种感觉,挺好。
作为诞生于余华手中的众多‘零一’技术成员,电渣重熔技术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,这项冶金技术的最大应用价值,完全在于军事领域开发先进的火炮和各类重武器,作为第一根诞生于抗战年代的电渣钢锭,其军事应用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。
“全体都有,向电渣炉总工程师同志,敬礼!”就在这时,军工局负责人李强突然出声,只见李强背脊笔直,神态肃穆,眼角微红且湿润,站着最为标准的军姿,抬起右手,向余华致以军礼。
洪亮的话音微微发颤,作为留学苏联的高材生,没有人比李强更懂电渣重熔技术对组织的意义。
千言万语无法述说心中的情绪,作为军人,他只能送上一个军礼,用心铭记余华的付出和贡献。
厂房内骤然安静,看着人群之中并不高大的余华,军工局所有高层、全体试验人员和战士,不约而同停下手里的动作。
所有人立正,保持沉默,打直背脊,以军人姿态正对这位年轻且伟大的总工程师,整齐划一举起右手,致以最为崇高的敬意,以示感谢。
超过九成半的人无法知晓余华真实身份和名字,但这绝不影响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与感谢。
没有这位总工程师,就没有电渣炉,没有氧吹炉,没有化工厂,没有一切……
“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余华看着眼前与氧吹炉首次冶炼试验通过时极为相似的画面,笑了笑,谦虚回应,而后有条不紊安排各项事宜:“好了,就这样,各试验单位回归岗位,按试验流程进行电渣重熔试生产作业,朱同志,试生产作业就交给你了。”
首次冶炼试验成功,接下来进行电渣重熔试生产作业,如果连续三次生产均无问题,那么电渣试验炉则宣告竣工投产,进入每个月7.5吨的正式生产状态。
每个月7.5吨,这是经过种种权衡考虑之后确立的产量数据,没办法,电渣重熔炉的生产作业耗电量过高,一旦开炉整个柳树沟工业区都要停工停产,为其让出电力资源,柳树沟工业区暂时还养不起这头吞电巨兽。
“是!”待在旁边的朱睿大声回应,迅速接过指挥权,按照标准流程开始安排试生产作业。
“李局,这是正式检验报告,麻烦你给大窑洞报喜。”余华将检验报告递向李强。
“好。”
李强深吸一口气,接过这份正式检验报告,转身离开电渣炉车间,以最快速度前往大窑洞。
做好一系列安排,余华目光看向金属平板车上的电渣钢锭,炮钢材料已经造好,接下来,开始制造炮管!
很快,一台红星拖拉机头安排进入电渣炉车间,连接金属平板车的牵引勾,拉着重达一点五吨的电渣钢锭离开钢铁厂,直奔机械制造厂而去。
长夜已过,黎明已至。
前进,105毫米重炮!
……
机械制造厂。
“真漂亮,真漂亮,无法相信还有这种质量的钢铁,综合性能远超克虏伯专门生产的优质炮钢。”粗加工车间内,庄教授右手举着放大镜,仔细查看面前这根钢锭的表面和切口部位,察觉到电渣钢锭的不凡,轻声给出最为陈恳和务实的评价。
远超克虏伯生产的优质炮钢!
作为顶级专家教授,庄前鼎接触过的东西绝非常人能够想象的,他曾经受邀参观过克虏伯钢铁厂,并亲眼见过对方的炮钢生产线,毋庸置疑的讲,克虏伯所生产的炮钢,绝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尖端炮钢。
然而,他今天却在陕北根据地看到了超越克虏伯的炮钢……
“余华,你在冶金学的造诣,已经达到连西方都无法企及的高度……”庄前鼎转而看向身旁的年轻学生,看着这幅年轻的面孔,轻声感慨。
年纪轻轻,超越世界。
这才是天才吗?
余华笑着摇头:“教授,您过誉了,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。”
“不是谁都有资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