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浮生六记》中,沈复的妻子芸娘,家境并不算好,但女工精巧,同时深通书文,她论文、论诗的见地,可以让才子汗颜,李杜之诗,东坡之词,格律旨意,她都很懂。
荣国府里的姑娘们,林黛玉、薛宝钗、史湘云等,也常联诗对词,也无禁止。
只是,家中不让女子读《西厢记》之类的书。因为《西厢记》讲私定终身的事情,这是古代整体社会教化比较忌讳的,所以不让女子读这类书。但并非不让女子读书!
不仅可以读书,还有很多趣味生活,上一篇我们谈过闺阁化妆的生活,但终不成成日化妆,古人时日较长,因为媒介不发达,只能在闺阁之内,设置娱乐,增添生活情趣。
想象日丽金闺,春明秀阁之时,花香似雾,禽语如歌,是多么美好的光景?
大家闺秀也会触景生情,情随景发,精神上就需要派遣。譬如养只鹦鹉,调教说话,“鹦鹉殊姿致,鸾皇得比肩”,便是极美的写照。
至于静日之中,燃炉香,捧书卷,不但极美,而且有名士风流之姿。
偶尔弹琴高歌,女子也能有须眉男子的气象。
所以认真起来的姑娘们的生活并不单调!有着独属于女儿家的乐趣!
只是老太太在的话,姑娘们自然是不看书的,否则终归有些煞风景!
焚香静心的乐趣焚香是古代女子闺阁生活的首要,因为香可以宁神静心,对修养身性很有作用。
但焚香不是个简单的事情,要识香,用香,佳人焚香,讲究与气质相结合,则闺房生活中,焚香的丰富和乐趣就很多了。
古代闺秀重色容,色容,要求活。佳人不饰脂粉,有天然俊美,那就是活色,也就是本质。香,也要求活。
凡是佳人,必懂此道。活香,即是香也有自身气质,像是花枝,无论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,都能自吐幽芳。
老太太对于这些女儿家的乐趣,自然也是十分精熟的。作为史侯家的大小姐,老太太出身名门,玩耍过的花样,自然不是这些后辈可以比拟的!
今天也算是打起精神来,想要传授她们这些小丫头片子一点干货了!
香能如此,就叫活香。沉香、降真,虽然是古代名香,但无论如何,也不会比芝兰自身的芬芳之气美。
所以,闺阁里焚香,必须要先懂香,能识得香,这是闺房焚香事中很重要的一部。
古代闺秀们的文娱生活,这一项很重要。另外除了识香之外,大多数时候还要学习焚香之道。
百花开放时,就不必焚香,因为烟火会掩盖花的芳韵。就像天生丽质,就不需要装饰打扮了。
不过今天反其道而行之,也是老太太另有深意的。
等到那百花摧败之时,生活中少了花香,那么,需要焚香,让生活有烟火之气,但是只能少焚,不能烧柴禾似的不停地烧。
因为女子体本弱,弱不禁风如原本的林黛玉一样的也是有的,而女子芳心娇嫩,长时间烟熏火燎的,当然不行。
闺房焚香,一般讲究淡雅。比如原著之中,第十九回,下半回是“意绵绵静日玉生香”,写的就是林黛玉焚香。
宝玉到黛玉房中说话,闻到黛玉衣服有一股幽香,便问戴的是什么香,黛玉说:可能是衣柜香气熏的。
黛玉的闺阁是常焚香的。但她很聪明,用香来熏衣服,这样衣服上便有淡淡的香味。黛玉点香,也只点在常坐卧的地方。
黛玉焚香,还要把屋子收拾了,撂下一扇纱屉。
看那大燕子回来,把帘子放下来,拿狮子倚住。烧了香就把炉罩上。
这些东西自然是母亲教授的,等到来了荣国府,耳濡目染的老太太也教过一些。
真说起来,就在贾琏下江南的那段时间,林丫头可是和自家外祖母学到了不少干货!
这焚香一道,林妹妹,可是学到些精髓的,古代闺秀的闺阁生活,有时把焚香当作极大的正事看待。
譬如先将特制的小块炭烧透,放入香炉中,然后用细香灰填埋。
在香灰中戳些孔,再放上用银叶、金钱、云母片等制成的“隔火”来盛放香料。
香不及火,靠着碳的温度来散发香气。然后把香炉罩上,让香气慢慢扩散,香风袅袅,低回悠长。
除了这焚香,抚琴也是女子的一大乐趣!
今天在座的众人之中,不说是顾盼儿这样的行家里手,哪怕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以及老太太自己,都是会拨弄一下的!
大概因为琴棋书画是淑女闺秀之标配,如果古代女子的闺阁文娱生活中少了抚琴,是很让抱憾的。
女子会抚琴,也很让人颠倒。白居易就曾在浔阳江上被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惹得泪湿青衫。
所以今天,关于抚琴这一块,顾盼儿也算是大家的老师了!
也不求一个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