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秋英特地找到孟夫子提了一下,希望孟夫子能多教顾永爵一些治国的学问。
孟夫子有些不解,可是范秋英没有多说,他便也没有多问。
他以为范秋应是想着让顾永爵通过托关系的方式入仕,毕竟他知道顾家有个在王侯家都吃得开的人物。
再就是顾天成和顾天佑,要求不高,会读书,懂得记账便是。
再就是一定要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。
既然以后的地位不同分工不同,那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学那些以后用不到的东西。
至于柳煦育,她想让孟夫子教授一些兵法和纯良之心,不出意外,柳煦育以后会是武将,而且还不是明国的。
她可不想养虎为患,就算是要做武将,因为希望做一位护国为民的武将,可以护卫疆土,却不允许残害无辜挑起无端的战事。
而且一定要懂得民为重君为轻的道理,希望他以后真正效忠的是百姓,而不是一姓之王。
顾天香这方面,就希望以后能自立,有仁者之心,这是一个为医者必须有的。
她把自己的想法,还有对每一个人的期许都跟孟夫子一一道来。
孟夫子却是已经惊住了,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,起身对着她行礼。
“夫子,您这是做什么?”
“顾夫人,您刚才那番话是我用了近一辈子才明白的,刚才的礼数没有别的意思,只是想表达我的敬佩之情,如果人人都能跟你一样,何愁家里不出人才?”
孟夫子说着,又对着范秋英作揖。
范秋英有些无奈,浑身刺挠,这哪儿是她境界高,主要是以前接受的教育好,这得感谢党和人民啊。
交待完这些事情之后,她也没有立即就离开,而是待在学堂里,听了一会儿夫子讲课,还有朗朗的读书声。
看着这些鲜活的面孔,还有这些悦耳的读书声,她仿佛回到了自己上学的时代。
记得当初她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了,尤其是古诗词方面,感受着古人的独有情怀,能把那么多丰富的感情和思想糅合到那么简短的诗词里,觉得真是一种享受。
那种意境,是那些外文的繁琐描述不可能描写出来的。
正沉浸在这种氛围里的时候,突然一阵争吵声从外面传来。
夫子也听到了,停下讲课,神色慌张的走了出去,离开前还嘱咐学生们不要出去。
接着外面就传来了骂声。
操着最低俗的那种骂人的话,把满口道理的夫子驳斥的声音越来越小。
柳煦育和顾天成已经忍不住要出去了。
范秋英赶紧拦住,自个儿冲了出去。
果不其然,是野驴村的人又在找茬了。
范秋英听了一嘴,忍不住上前护住孟夫子。
“你们到底想怎么样?夫子说了,你们村子里的孩子想着来读书,也可以的,不收束脩费,只需要自己买笔墨纸砚就可,你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?”
“笔墨纸砚不需要花钱吗?我们是种地的,需要那么多学问做什么?你们整天吵吵嚷嚷的,把孩子的魂儿都勾走了,还咋在地里帮忙?你们要读书可以,去镇子上,或者是去外面,总之就是不许在野驴村。”
“孩子们读书识字,才会有前途的,你们自己做泥腿子,难道也想着子子孙孙也做泥腿子,你们出去打听打听,多少人家勒紧裤腰带把孩子送去学堂读书,现在这么好的机会白送给你们,就需要出点笔墨纸砚的钱,你们还在这儿委屈上了?”
范秋英越想越气,除了气之外,是恨铁不成钢,和不理解。
上次来跟夫子说送孩子来读书的时候,也碰到了野驴村的人闹事。
孟家村的人想着把山里的野果子摘了,做成干果去镇子上卖,可野驴村的人就是不许,非说这果子是山里的,是他们的,不许孟家村的人采摘。
气得她当时就没忍住,上前去和野驴村的村长理论了一番,还放下话,如果觉得不公,就把镇长叫来。
野驴村的人似乎还是害怕镇长的,才没有继续纠缠。
之前孟村长和孟夫子去明水村的时候,他们唉声叹气提跟野驴村的人合不来,她还觉得他们小题大做。
这亲自看到了才知道这有好同村是多么重要的事情。
原以为经过上次的事情,这野驴村该消停了,可没想到这才多久啊,就又开始闹起来了。
而且在她看来分明是赚了便宜应该卖乖的事情。
这也不卖乖,还在那叫嚣。
把野驴村的人赶走之后,范秋英扶着气得不轻的孟夫子进屋。
“夫子,他们经常来闹事吗?”
“来了几次了,怎么说也说不通。”
正说着的时候,孟村长和孟家村的其他人也闻声赶来了,见孟夫子家的院子被弄得乱七八槽,帮着收拾了起来,村民们气得不轻,就要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