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靖林城离华泉关已经有些远了,苏清墨根本没必要早出晚归回华泉关,直接留在靖林城是最省事的。
袁华只知道每日再晚他都会回将军府,却不知道原来他已经离华泉关这么远了。
苏清墨日复一日处理公事,没跟袁华提过已离华泉关远了些,就不回来了。
如今两人一块儿往靖林城行去,袁华才发现这一路真挺远。
苏清墨心思细腻,知道袁华身上不适,又给她准备了马车,脚力更慢了些,这一路慢慢悠悠地几乎三天才到靖林城。
宝婵将袁华照顾得无微不至的,大概是吕小小被苏清墨送回太子府了,她一旦放松下来又开始碎碎念了。
不过她碎碎念的内容倒是没什么特别让袁华反感的,左不过就是些驸马爷对公主真是体贴有加了,若公主闲着无事,要给驸马爷做点随身携带的荷包之类的东西,让驸马爷在外出征的时候心中有个念想。
袁华自己的东西都是知识产权认定部的那些绣工做的,贴身的还是宝婵缝制的,哪里会做什么荷包啊?
推脱着让宝婵代工帮袁华做点什么小东小西的给苏清墨带着,宝婵又开始碎碎念,说些什么就算绣工不好也有个心意在里面之类的话。
说得多了,袁华干脆就装睡。
其实袁华已经注意到另一件事了,虽然苏清墨打着收复失地的旗号,可他麾下的将士穿着已跟大越军颇有不同了。
当然了,如果硬要解释成现在战备物资也不是乾德皇上统一配发的,他作为一个将军也确实能够立自己的旗号的。
只是,袁华怎么看怎么觉得这该是他大梁军的服饰。
靖林城比华泉关大了许多,只是没有华泉关这般靠山吃山的优势,当初被于支军破坏得十分严重,现在看起来有种十室九空的萧瑟感。
走在靖林城里,除了遇到守城和操练的将士们,鲜少看到正常生活的老百姓。
苏清墨一道靖林城又忙公事去了,只是特意嘱托月如和宝婵千万照顾、保护好袁华。
前几日袁华都在靖林城里转了转,越转越觉得心慌,除了些十来岁的孩子,青壮年和老人都去哪儿了?
月如虽然一直都在袁华身边,不过她却很了解苏清墨身边的情况,一看袁华诧异的模样,赶紧给他解释,“靖林城曾经被于支军屠过,所以妇孺老人本就所剩不多,公主少见到也是有的。尚有些力气的青壮年,都被将军收编了。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也是为了生计,才不得不在城中做些事。”
袁华见这些孩子看她的眼神颇为探究和警惕,“我没到过靖林城,他们不认识我也应该的。不过,我既然能出现在靖林城,总该是安全的,他们这般看着我他们都做什么事?”
月如沉默了片刻,“将军说过,这些孩子还太小,总不能让他们上阵拼杀的。可若是他们不能从战争中学会成长,只怕守护不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。所以所以将军让这些孩子注意城中异动,若有异常及时向守卫反映。”
其实只是让他们做些眼线的活儿,确实也不为难他们,只是看着他们一个个眼中的警惕和探究,再看看他们脸上与年龄不符的平静,袁华心中还是挺难受的。
“当初靖林城是由大越哪位官员负责的?”
月如叹了口气,“其实其实靖林城的这位钱大人倒是位铮铮铁骨的汉子,在第一轮破城的时候,便已经以身殉国了的。”
袁华听月如的叹息里有钦佩和惋惜,“他他是文官?皇上是不是不知道这事,为何没给他”
本来想问问乾德帝为什么没给他一个名声,转念一想,那时候整个大越已是风雨飘摇,乾德帝估计正忙着御驾亲征呢,他连自己都护不住,哪里还顾得上其他城池的官员?
至于现在,他以为自己和苏清墨能够力挽狂澜,又开始醉生梦死的生活了。
“是文官,乃是都城钱老太君唯一的孙子。”
袁华没听过钱老太君这人,“钱老太君?”
“一门英烈尽数为国捐躯,唯一的遗腹子是钱老太君亲自抚养长大的。”
月如说得十分平静,但这份平静底下是对钱老太君一家的佩服。
袁华震惊了,她没想到大越还有这样的忠烈世家,“钱老太君”
宝婵听出来袁华不认识钱老太君,“公主不知道钱老太君也是正常,钱府忠烈公还是曾辅佐先帝,那时先帝尚幼”
“那忠烈公是如何为国捐躯的?”
宝婵没继续这个话题,“公主,你累不累?不如咱们回府吧?”
一听她转的这个话题,袁华知道此事必定跟乾德帝有关了。
“月如,忠烈公是如何为国捐躯的?”宝婵到底是丽皇贵妃娘娘点选的人,便是冷氏一族有什么不当之处,她也不会下狠口说的。
月如不一样,唐家遭了难她才跟随苏清墨的,虽然名为月卫,可实实在在是听从苏清墨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