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这样的惨景随时都在战场上发生着。
这样的壮烈也时刻都在上演着。
后世也许大家都通过影视以及纪实资料,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一点战场的真实情况。
可那毕竟都是通过镜头记录下的场景,也许有少许真实,但都只是片面的描述。
真实的战争,远远比电影或电视里放出来的更加的惨烈与残酷。
但此时赵昺却顾不得去伤春与悲秋,在他的眼中只有一片红。
一片人类最欣赏也是最恐惧的血红。
其实赵昺现在的想法很简单,通过自己的御驾亲征,最大限度的带动光复军的积极性。
首先解决掉眼前断后的囊加歹部元军,然后转身对付左右两翼的蒙古军团。
而至于其他几路棋子,能够发挥什么作用,那就不是赵昺所能掌控的了。
毕竟赵昺是人不是神,没法去以一个超然的视角对待这场残酷的战争。
尤其是对于伯颜的死活,赵昺就没办法去预料。
而此时伯颜已经赶到了中军之中,本已呈现溃败之势的元军中军,因为伯颜的回归发出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欢呼。
紧接着在伯颜的带领下,向赵昺的光复军如山般的压来。
赵昺立即感觉到了压力,在将眼前的一名元军将领砍翻之后,冷声问道“伯颜没死?”
了尘一剑刺死一名蒙古士卒,转头看了眼左右两翼,大声说道“皇上,别停下,按照计划杀穿眼前的元军中军在说!”
赵昺点了点头,此时不是去讨论伯颜死活的时候。
战场瞬息万变,有时会因为一个将领的死亡而改变战局,有时却又会因为一个将领的加入而左右结果。
而自己能做的,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杀伤敌人,带动光复军的血性,最终才有可能以少胜多,去完成自己来到南宋又一次的壮举。
“为文丞相报仇,为老乌龟和敢死队、龙卫报仇,兄弟们,跟我杀呀,呀呀呀……”
赵昺狂吼着,继续向前杀去。
身后的光复军也都嚎叫着,如打了鸡血般,继续向着元军杀去。
……
在距离宋元战场五里处的一处山坡上,一支五万人军队正蒙头向前赶着路。
这支军队有两万骑兵,三万步兵,都穿着宋军军服,为首的将领是一个身材高大,但却一脸傻相的蒙古将领。
他身边则是一个身材魁梧,穿一身银色战甲的年轻将领。
此时年轻将领抬头看了看天,对傻相蒙古将领说道“巴雅尔大帅,如今大战应该已经打响,您看是不是让骑兵先行,早一步进入战场,也好去助伯颜丞相一臂之力,给我们捞些战功!”
一脸傻相的巴雅尔点头说道“李将军言之有理,我们丢掉了小皇帝,又让文天祥那个老匹夫自尽身亡,现在也只能希望在大战中捞些军功。将功补过,让皇上能饶过我们。”
银色战甲的李将军试探着问道“那就让末将殿后,带着步兵前进?”
巴雅尔眼中现出一丝犹豫,但还是抱拳说道“那就有劳李恒将军了,我这就带着骑军先去冲散宋军军阵,你带着步军随后赶来收割胜利的果实。”
李恒点了点头,转身向着后阵的步军赶去。
其实李恒也没有办法,他也想带着骑军快速的赶赴战场。
可经常被人称为大傻子的巴雅尔却一点都不傻,本来从天目镇军营带出的两万匹战马,被巴雅尔牢牢的抓在了手上。
那些对巴雅尔言听计从的叛军将领都被分得了战马,而不那么听话的叛军们就只能沦为步军了。
李恒也有自知之明,知道那两万骑军以自己的面子无论如何都分化不了。只得退而求其次,暗中联络了一些忠于大宋,忠于赵昺的叛军,并说服了一些左右摇摆,但对巴雅尔心怀怨恨的步军。
想着小皇帝的嘱托,李恒怀着一份复杂的心情,带着三万步军向着战场快速的冲去。
……
巴雅尔是带着叛军从东面切入战场的,而在战场的西面十里处,同样有一支军队不知疲倦的向着战场狂奔而去。
这支军队全是骑兵,人数却远远不如巴雅尔的叛军,仅有五千余人,身上穿的却是元军军服。
可这些“元军”却一人双马,无比迅捷的向着主战场冲去。
为首一名中年将领,身材不高,背负一柄长剑。
脸上虽显出一丝疲态,可一双锐利的眼睛中,却透出一股坚毅。
他身边是一名小将,长的虎背熊腰,只不过一张脸却与中年将领如出一辙,远远看去就好似中年将军的年轻版。
年轻将领飞跃上旁边的战马,并未丝毫减速,大声的问道“父亲,我们能赶得上大战吗?”
中年将领回头看了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