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逞有些汗颜道:“早就听说过卫先生的大名,没想到今日得见,实在是幸运至极啊。先生您不知道, 我当初也在颍阳城待过, 仰慕先生大名。后来还专程去旁听过先生的讲授, 获益良多, 只恨自己没能进入学宫中, 真正成为先生的学生, 接受先生的教诲。”
他就知道先生并非凡人,他也实在没能想到, 卫苏会来到秦国并且短短时间内就被秦王拜为相国。难怪世人皆拿卫苏与前朝贤相张楚相提并论,在他看来, 卫苏当得。
原来如此,卫苏点头, 奇怪的问道:“你怎么来到秦国的?”
齐逞似乎有些难以启齿,笑了笑道:“此事说来话长啊。”
当年他在颍阳城,本是想找机会进入学宫中的,奈何学问不及,没能进学宫。后来听说王子湛招揽门客, 便留了心, 他找上门去与王子湛相谈过两次, 相谈甚欢。
他本来是打算去做王子湛的门客, 辅佐秦王的,只是后来家中有事,阴差阳错错过时机。等他处理好家中事务再找过去之际, 王子湛已经回了秦国。
当初他的那些友人, 也早就走的走, 散的散。他一个人便也起了周游列国的心思,只是他到处看过,始终没有自己合适自己的地方。就这样一直郁郁不得志,后来便听到王子湛继位为秦王的消息,这才想起来当初王子湛的理想抱负与他甚为相和。他如今一事无成,何不就去秦国寻找机会?又想起当初与友人的约定,索性便义无反顾的来到了秦国。
秦王湛继位以来,一直对于人才十分留意。这几年但凡是有想法有抱负的读书人,都能得到任用,他来秦以后,得人推荐,从底层一步步做起,倒也得了个一县官长之职。他本着初心,兢兢业业为百姓做事,所幸辖内百姓日子也越来越好。虽然也不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,但是他心中还是有成就感的。
听他说完经历,卫苏笑了,“之前你的经历也没白费。我一向主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你游历列国,途中所见所闻,便是你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。”
卫苏这话让齐逞宽解了不少。拱手道:“先生之言有理,多谢先生一番话语,让学生如醍醐灌顶,学生明白了。”
卫苏点点头,说起来此地的目的,“我来主要是想了解朝堂之上颁发下来的政令,作为地方可有落实,或者说朝堂政令可有什么为难之处?”
“这?先生说的是?”齐逞不明其意。不知道卫苏说得是哪一桩。
卫苏笑道:“之前大王下达王令,凡十六以上,六十以下男子农闲训练之事,齐大人可有安排?”
齐逞明白过来,松了一口气,说起正事来他当然不敢怠慢,忙点头道:“此地位于王都附近,因此朝堂的政令一下来,我们这里都会第一时间接收到。此时学生已经颁发了告示下去了,还专门安排了官差去乡里一条一条逐字逐句的解释清楚。”
“哦?”卫苏诧异。
齐逞以为卫苏不明他的意思,不好意思的笑着解释道:“这个,官衙颁发下去的告示,很多的乡民都不懂。以前都是请各乡绅耆老前来官衙,让他们知道政令告示,回去后再告知百姓。可是这样也有弊端,一来怕乡绅耆老无法理解,回去后更是说不清楚造成民不知令。二来,很多乡民对于政令这些根本就不重视,认为这都是官员之事,与他们无关。所以学生走访以后发现这个问题,便做出了一些改变。”
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,看了一眼卫苏,见他聚精会神的听他所言。便放下心来继续说道:“于是,除了让乡绅耆老告知与民,我还派出衙门官差,到乡里去,亲自给百姓们解说清楚,让他们真正能了解朝堂的政令。”
卫苏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,没有开口说话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
“先生可以放心,关于训练之事,兰芜县之内的百姓都已经一清二楚。已经有乡民开始编伍,只等着农忙一过,就开始着手组织人手训练。”
卫苏听得十分满意,齐逞能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,这点是卫苏最为欣赏的。现在的很多官员,总是带着高人一等的姿态,不能融入到百姓中,不了解百姓的意愿,这样的人又如何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?
“那么百姓可对此政令有怨言?”卫苏倾身问道。这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。
齐逞摇摇头,“这倒没有听说。”
如果真有什么怨言,下面的小吏也会跟他反馈的。他也不至于不知道。
不过想来也不可能有什么怨言。他还特意问过的,这条政令一下,百姓们可都高兴无比。农闲之时本就无所事事,让他们操练也无甚紧要。最重要的是,朝廷还有补偿,但凡操练之人还能有粮有肉管饱,单单是这样,就能让大多数的百姓趋之若鹜了。
“也好,今日我主要下来体察民情,还是要走访一番的。不知齐大人是否愿意与我同行?”卫苏询问道。
“求之不得。”齐逞欣然同意。卫苏要调查民情,他于心无愧,当然愿意了。当即换下官服与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