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中地膜因为成本低廉,使用便捷, 效果显著,占据了农用塑料膜半壁以上的江山。
田蓝想要发力的方向也是地膜。
她在小拱棚的研讨会上提出了两个方向。一个是塑料膜的颜色, 另一个则是塑料膜的厚度。
她给大家发油印资料,一本正经地无中生有:“这是我以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内容,具体是哪个国家的研究成果翻译过来的, 我已经记不清楚。我只记得上面大概提到的一些内容。”
田蓝太抠门, 印刷的资料太少,除了塑料厂的代表之外, 其他人只能两人合看一份。
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热情, 因为写在纸上的字,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什么黑色地膜可以在夏天用于除杂草和降温, 前者是因为透光性差, 被覆盖的杂草不能发芽进行光合作用,所以长不好, 这个大家能够理解。但是后者挺不可思议的。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夏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热死人,浅色调的才凉快。
田蓝解释道:“就是因为黑色吸热, 塑料膜自己把热量都吸收在膜本身上, 传递给土壤的热量就少, 所以能够达到降温的目的。”
嘿, 这个理论倒挺稀奇。
除此之外,资料上写的蓝色薄膜在弱光条件下透光性高于普通膜, 强光照射下又低于普通膜, 真不可思议。它用于水稻育秧, 居然能够达到苗壮根多成苗率高的效果, 听着简直就像天方夜谭。
还有那个什么银灰色薄膜抑制蚜虫,红色地膜促进甜菜含糖率增加,胡萝卜长得大。一条条的看得人眼花缭乱,进而眼睛发热。
要是这些都能成真,那得增加多少农作物的产量啊?农民一年到头在地里累死累活,效果还比不上一张薄膜,叫人不得不感叹,农业现代化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。
田蓝趁机开口:“我也不知道这些能不能成真,因为我还没做过相关的试验。但就我查到的资料和了解到的情况,我认为这些是有理论基础的。因为植物生长对光照的要求不一样,每种植物所需要的波长也不尽相同。”
这个,现在倒是有相关的研究。参会代表里不少人都点头,认为可以一试。
塑料厂的技术员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整张资料,然后才言辞谨慎地表示:“这个颜色塑料膜我们可以试试,先小批量生产用于试验。如果效果好的话,我们再大规模推广。”
大家纷纷点头,即便对此将信将疑的人也觉得这是做事的正确方法。现在要备战备荒哩,他们不能放过一切可能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方法。
田蓝如释重负,事情进展如此之顺利,真是可喜可贺。
但是第二条,她要求塑料厂生产轻薄塑料膜,技术员就有话要问了:“你说的轻薄是个什么标准?太薄了的话,会不会起不到效果?”
田蓝认真的道:“我的要求是这样的,当种子萌发生长到一定高度后,可以不需要人工破膜,它自己就可以突破薄膜生长出来。”
天哪!参会代表们都感觉自己应该收回先前的论断。什么颜色薄膜完全不算天方夜谭,这种薄膜才是匪夷所思好吧。
田蓝正色道:“虽然听着有些不可思议,但我认为将来如果大规模使用地膜,那应该是一个前进的方向。因为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提高生产效率,减少非必需人工消耗。大面积的地膜覆盖,比方说种植棉花,成千上万亩棉田,假如要靠人工一点点去破膜,那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。”
塑料厂的技术员沉吟了片刻,相当实事求是:“我们还没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,生产这种薄膜可能存在难度。后面我们看能否成立技术攻关小组,专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。”
主持会议的团长立刻表态:“那就请我们塑料厂的同志们多费心了。”
他也觉得这种薄膜好。反正是庄稼自己破出来的,大小当然由它控制,肯定要比人工动手更合适。
田蓝笑出了酒窝,趁机得陇望蜀:“我还需要一种两边薄中间厚的薄膜,保水用的。”
众人又开始惊讶,这又是个什么东西?保水用的是什么意思?
田蓝解释道:“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缺水的情况,即便是三江平原这样水系发达的鱼米之乡,也会有春旱秋旱发生。因为大家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。像宁甘高原这种四季分明的地区,雨季和旱季的差别更加明显。这就导致了什么情况?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。三江平原7月初发生洪灾,8月下旬就又闹旱灾。假如我们可以将之前多出来的水挪到后面用,那就大大缓解了旱情,有利于农作物的丰收。”
她扭过头,在小黑板上写下了:塑料地膜覆盖集雨灌溉技术。
等到大家都抬头看的时候,她转过身解释:“简单点讲,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地膜帮忙收集过多的降雨,然后在田头地边水流的集中处和低洼处打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