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爱看书 > 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 > 36、双面绣

36、双面绣(4/5)

不能推脱。”

    冯妙心说,您这高帽给我戴的。

    她略一沉吟,便笑道:“这么着吧,你二位多坐一会儿,我就先试试它这个针法。”

    冯妙起身去翻柜子,很快拿着一块白色的确良布料和几穗丝线回来,拿了个盘口大的竹绣绷把布料绷上。

    她拿笔在布料上随手勾勒几笔,也只大概画出个形状,便熟练地穿上丝线,当着徐长远和王建国的面,开始刺绣。起初下针很慢,斟酌沉吟,时不时拿起那片原物看看。

    “这个我能不能拆?”冯妙略带遗憾看一眼原物,又似乎自言自语道,“要是让我拆一拆,我就知道它这个运针的方法了。”

    “要拆的话……”徐长远稍一迟疑,却又听见冯妙道:“算了吧,两三百年的东西,线都糟朽了,拆也拆不起来。”

    她绣了几针,拿起原物看看,沉吟片刻又把自己绣的拆了几针,重新开始运针。

    然后就开始快了,不急不躁地运针排针。徐长远坐在一旁,眼睛专注盯着她手里的针,目光期待。王建国却渐渐坐得有些无聊,两个孩子跑进来,偎在妈妈身边看了会儿,倒也不捣乱,王建国就逗着他们玩。

    “你叫什么呀?”

    “方靖。”

    “方静?这名字怎么有点像女孩子呀。”王建国笑。

    “不是,不是女孩子的,我是平平安安的那个靖。”

    “哦,这名字好。”难得王建国还听懂了,再问二子,“那你叫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叫方迅。”

    “方迅?”被大子的回答影响,王建国故意问,“哪个迅?”

    “就是……”二子为难地拧着小眉头想了想,“就是……快一点的那个迅。”

    王建国不禁莞尔,再看看这小孩慢吞吞的样子便更忍不住笑问:“你认字吗,谁教你的?”

    二子摇头,他不认字:“妈妈说的。”

    “真聪明的小孩,你们爸妈一看就有文化,把你们教的真好。”王建国闲聊再问,“你爸呢,啥时候回来?”

    “爸爸……”二子想了想,摇摇小脑袋,“我们不要他了。”

    王建国不禁一愣,徐长远也看过来。

    “他回城去了,现在不在家。”冯妙道。一来她不想跟两个陌生人谈离婚的事,再说,两人毕竟还没离开,还没办手续呢。

    大子说:“妈妈,我们想吃茅芽儿了,去摘行不行?”

    他们家住村前,出门不远路边就好多茅草,一到这时节,小孩子们就三五成群蹲在地上拔毛芽吃。冯妙对此倒不担心,点点头:“去吧,别走远了。”

    俩小孩一出去,王建国就只能枯坐,学着徐长远的样子看着冯妙手里的绣花绷子,冯妙手里的绣线看起来比头发丝还细很多,一针一线下去,似乎图案压根都没有变化。

    她不急不躁,大半个小时后,绣绷上便逐渐呈现出那一小片原件上的花纹,实则也就指甲盖大小的一角花纹。

    因为原物太小,其实也看不出什么来。图案一致,颜色倒是比原物淡雅丰富。

    “这个原本是什么花呀?”王建国问。

    “应该是缠枝莲纹吧。”冯妙看看徐长远。

    徐长远点头:“就是缠枝莲纹。”

    太阳西斜,冯妙藏好最后一针的线头,把绣绷递给徐长远。

    低矮的茅草屋里光线渐暗,徐长远拿着绣绷和那一小片原物,三步并做两步出了门。他站在院子里,把两片绣花图案放在一起,凑到眼前左看右看,仔细分辨那精致的刺绣纹理。

    “看起来一模一样,一模一样。”徐长远越发激动起来,摘下眼镜擦了擦,举着绣绷迎着阳光端详,“我觉得就是这个。我盯着它这么多天了,这次终于看到希望了。”

    “应该差不多,我也是琢磨了这半天。”冯妙笑,正色道,“眼下也只能做成这样了,我这个绣线不对,底布也不对,原物上用的这个绣线,还要细很多。”

    “邹教授说得没错,手艺在民间,民间有传承。”徐长远高兴地说,“冯妙同志,这个问题能解决就太好了,双面绣的问题卡在这儿,我们整个修复组就停滞不前,整个修复方案就定不下来。”

    “还不光是修复故宫的问题,这种技艺本身就是古代文化的瑰宝,我们都认为它失传了,如果现在能恢复出来,让这种刺绣技艺重新焕发光彩,想想都让人激动。冯妙同志,如果能恢复出来,你可真是做了大贡献了。”

    冯妙道:“你过奖了,我也就会个针线活儿,我尽力。双面绣耗费工夫,既然是用在宫室窗户上,我觉得就不大可能是同一个人绣的,刺绣毕竟是个手工活,不同的绣娘绣出来可能会有细微差别。不过针法肯定是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徐长远点头:“我得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庄老,回头我就去打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