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根据剧本来绘制,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。
主要任务是根据解说词和电视文学脚本来设计相应画面,配置音乐音响,把握片子的节奏和风格等。
郭景恒十分的汗颜,居然抽中了分镜头。还好,起码抽中的能力是精通,不是入门级别。
分镜师根据剧本和导演的意见画出来的故事板,将画面的基本构图和运镜时间等都详细地准备好后,电影开拍,导演几乎能按照每个画面进行调度拍摄。
第一,他让影片创作者得以预先将他的意念显现出来,并且可以像作家一样,通过连续的修稿来发展意念;
第二,它可作为与整体制作组成员沟通意念的最佳语言。
分镜头依次为:大特写、特写、近景、中景、美式中景、意式中景。
这个分镜,又叫做“故事图”,原意是安排电影拍摄程序的记事板,指在影片的实际拍摄或绘制之前,以图表、图示的方式说明影像的构成,将连续画面分解成以一次运镜为单位,并且标注运镜方式、时间长度、对白、特效等,也有人将故事板称为“可视剧本”(visualscript),让导演、摄影师、布景师和演员在镜头开拍之前,对镜头建立起统一的视觉概念。
在电影拍摄期间,为了让一个庞大的剧组协调工作,那么,解释剧本、解释导演意图和工作要求的最办法就是“看”,当一场戏的场景动作、拍摄、布景等因素比较复杂而难以解释时,故事板可以很轻松地让整个剧组建立起清晰的拍摄概念。
画分镜的能力也是相当的不简单的。
没想到,系统及软给了自己这个能力。
起码,系统还算给力。
以后,郭景恒做了导演,有了这项能力,便利了许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