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这话,元皇突然感觉有些熟悉,略微密了一下眼睛看向李斯,这才想起来这是历史上李斯说的一番话。可现在被赵高说出来了,这是历史的共性还是他们两个之间达成了什么?(练习武艺让他的记忆力变得很强大,能够记起很多有用的知识,只是他在地球上还是太渣了。)
不再想这些,元皇看着下方还在强行向赵高辩解分封制比郡县制优劣的淳于越,心中突然一阵歪腻,成为别人的垫脚石都不知道,还和别人争的面红耳赤的。
“这儒家的掌门人还真是吝啬,这么大的计划,居然只派这么一个没用的东西来牺牲,难道就真正的认为自己已经胜利了。”元皇暗自摇摇头,然后轻轻的说到:“肃静。”
这是元皇看错了,儒家派淳于越前来,虽然是有着胜券在握的原因,不过更多的是计划太大,根本抽不出多余的人手。而且这个淳于越在儒家仗着自己出生好,经常欺负人,这次就被暗算过来了,不过他在儒家时,也是出了名的有机智。不过比起帝国精英中的精英赵高,当然还是差太多了。
元皇一发话,赵高立刻住口,然后恭身对着元皇,不再理会淳于越。而淳于越还红着脸,要不是他身旁的人拉着他,他都想上前打赵高了,看的元皇一阵皱眉。这些年随着他名声越来越大,好多年就没有人在他眼前这样放肆了。
元皇做起身子,对着淳于越说到:“你既然认为分封制好,那么你就说说分封制精髓是什么?为什么好?对帝国有什么帮助?帝国又该怎么改变?”
淳于越借着整理身上衣物的时间想了想,过了一会才高傲的说到:“说到分封制的好,他的精髓在于礼,什么是礼?”
环顾四周,淳于越一副看土包子的样子说到:“小的来说,我刚刚整理衣服的方式就是礼,这是对他人的尊重;孔子说过:肉割不正不食,席不正不做。这是别人给自己的尊重之礼;孔子说过:食不厌精脍不厌细。这是自己对自己身体的尊重。凡人能按照礼来,那么他就是士。凡国家能安礼来,那么今年千秋万世。”
之后表演似得对着元皇行了一个大礼,平淡的说到:“陛下,这就是分封制的精髓。如此大的帝国,将来只让一位皇子接手她,难免他们之间有人不服。请陛下为了帝国的千秋万代,废郡县立分封。”
“请陛下为帝国的千秋万代,废郡县立分封”开始就声援淳于越的十多名文士也高声应和到。
元皇看着下方一众文武也在细细思考着他的一番话,只有李斯和赵高二人默不作声。至于尉缭,他现在和王翦一样,闭门不出的习练着《长生》,而且效果不非常不错。
元皇明白分封的一些好处,所以他在策划这件事之时,就准备将那些皇子都支出去了,要不然现在一片皇子跪在地上大声说到:“求父皇立分封制”什么的。那让元皇怎么做?毕竟穿了赢政的身体,接掌了他的权势,不能再欺负他儿子吧?这不道德呀。
元皇像是没有听明白淳于越说的一样,对他说到:“你继续说呀,刚刚说了分封制的精髓和好处,再说说他对帝国的用处呀?”
淳于越说到:“对帝国的用处臣已经说了,可以团结陛下的后代,增加他们的友情。可以增加国民的素质,不需要苛刻的法律……”
元皇听他说了一大堆,心里有点谱了,又打断的说到:“那你再说说帝国该怎么做?”
这是淳于越已经傻眼了,在他们的想象中,此时的元皇应该已经开始发火了,自己也应该亮底牌吓元皇了呀?
突然他想到:难不成一向强硬的元皇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?可自己的底牌怎么办?自己底牌现在肯定已经发动了,要是元皇现在答应了,那自己岂不是要在史上留一个不忠不义的名声?
再一看元皇那带笑的眼神,淳于越只得按下心中的不安,不管怎么样,只能按照计划走。
淳于越克服了心中的不安,昂首再次说到大声说到:“元皇陛下,只需要你下旨宣布废除郡县制,实行分封制就可以了”。
顿了一下他又拿出一个奏折说道:“这上面有着二十位郡守的签名,以及一份万民书我们期盼陛下实行分封制,希望元皇陛下恩准。”
群臣听到有着二十位郡守,这可是差不多帝国一半的郡县了,当场一片哗然。有的人听出这是淳于越的逼宫,没有武器,直接卷起袖子看着元皇,只等元皇一声令下,先拿下他们。
ps:说真的,这一段真是难写,还有自己填思想什么的,可很多道理到现在都是想通的。所以一个下午才挤出来一千六百多字,可没有这一段,怎么焚书坑儒,没有焚书坑儒的秦国还是我大秦帝国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