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诗乃是《西游记》开篇,不过子元辰对其改了几个字,“盘古改成了伏羲,西游释厄传改成了神仙得道传。”
不是子元辰看不起盘古,而是这盘古在子元辰眼中压根就是一个野神,最早才出自三国时期吴国的徐整之,至于前世网上说的盘古出自六韬—大明篇,这个话也不知道是谁说的,战国六韬根本没有大明篇,所谓的大明篇出现在两宋时期,且南北两宋的大明篇都不一样。
《六韬》无《大明》,我们看见的《大明》断章取自后世断断续续的引文。
这段《六韬·大明》的记载出自南宋罗泌《路史》:“召公对文王曰:天道净清,地德生成,人事安宁。戒之勿忘,忘者不祥。盘古之宗,不可动也,动者必凶”
若这南宋的路史记载无误,则此【盘古】为目前可寻的最早的【盘古】一词。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个【盘古之宗】指的是【盘古神的祭祀】——如果认为这个盘古之宗指的是【盘古神】。那么北宋《通鉴外纪》所引的《六韬·大明》帝系记为:“柏皇氏、栗陆氏、黎连氏、轩辕氏、共工氏、宗卢氏,祝融氏,庸成氏、混沌氏、昊英氏、有巢氏、朱襄氏、葛天氏、阴康氏、无怀氏。”如果盘古之宗确实是盘古氏此神,断无同一篇的帝系不提他的道理,且历朝历代都未成给予祭祀和名分,同时记载最多的盘古之名也是道教,然而都是跟元始天尊有关,都记载为元始天尊之化身也!
而伏羲却是不同了,祭祀不断不说,且还是古代天朝实打实的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创世神,这记载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帛书,一画而开天,伏羲更是阐述“道”的存在,连老子都只是在伏羲的理念之上开启“道”的路,同时伏羲也是华夏文明的开创者。
而三国时期吴国徐整之的《三五历纪》有言:天地浑沌如鸡子,盘古生其中。万八千岁,天地开辟,阳清为天,阴浊为地。盘古在其中,一日九变,神于天,圣于地。天日高一丈,地日厚一丈,盘古日长一丈,如此万八千岁。天数极高,地数极深,盘古极长。后乃有三皇。数起于一,立于三,成于五,盛于七,处于九,故天去地九万里…
开完这等九万里天地,然后这盘古就死了?
有没有搞错啊,咱就说说这个道教神话中元始天尊化身盘古天王,一道化身开辟五亿五千五百亿万重天,然后屁事没有。
至于道教中的三界可不是指三个世界,一个世界有很多天,一天有无数境,一境有无数国。
别的不说,就一个大罗天,即是无限的大。大罗,其中大为广,意指无量。罗为网,意指包罗。大罗无量,即是包容诸有。
《太上大道玉清经》道:“尔时,天尊又以大悲方便之力,忽令千二百五十白象合为一象;又令千二百五十仙人合成一仙,坐此象上;又令十方国土合成一土,大如微尘,此中人民及诸大众合成一人,在此尘中微毫之内。”
简单的说法就是可以把大变成小,可以把小变成大,如这一微尘只要天尊想那么就可化作无数世界。
《太上大道玉清经》还说:“尔时,天尊与诸大圣众数如微尘,以玄化元年,岁在辛卯七月十五日,日中之时,於玉清天中云官之内,俱放神光,照曜下界,四天之境,其光流变无数亿万,一一光中各有道境,无边广大;日月星宿、山川城邑、楼台宫阙,非常华丽。”
此等意思和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“相同,就是大,大到没有之外更大的了;小,小到没有更小的了——大和小都没有边际,代表无限。
虽然在古代讲神仙的事当然不能少了《西游记》,不过现在拿来对付和尚,里面的情节需要改改,且现在是还是异世,千年之前还有一个大唐,所以里面需要大改。比如说时代背景换换,再加上《悟空传》、《封神演义》,甚至网络作家写的《佛本是道》等等,情况又有不同。
“…这神仙之事,还需从伏羲陛下开天辟地说起。”
“却说天地未开,鸿蒙未判之时,早已有了两位大神,一位名曰伏羲,一位名曰女娲,祂们不知从而出,反正是那无中有,有中无,不可想。两位大神手持两大无上至宝:天规地矩、河图洛书……”
“伏羲大神一画开天后,天地之间第一股炁三分而出,一为太清道德天尊,二为玉清元始天尊,三为上清灵宝天尊;而这天地第一缕祥和和光明以及水化作为一柄如意,名为三宝,为玉清元始天尊所得,故而上善若水,仙家瑞德。这天地之间第一份情感,化作一柄剑,名为渡世,为上清灵宝天尊所得,情感即剑,可伤人可护人。这天地之间第一道阴阳流转化作一幅图,名曰太极图,为太清道德天尊所得,太极者阴阳,阴阳者万事万物之本,是故大道,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;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;先天地而不为久;长于上古而不为老”。太,即大;极,指尽头,极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