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爱看书 > 大秦:从出海归来开始 > 第四十五章 科举制度,人才选拔!(求鲜花)

第四十五章 科举制度,人才选拔!(求鲜花)(1/1)

    政哥愣了一下,不太清楚赵邺为什么忽然问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如今大秦,采用推举,征辟,纳赀选取人才。”祖龙还没说话,王翦笑着解释到。

    推举就是一个人如果有才能,经过别人的推荐和国君的考察,只要国君认为合适就会给予很高的官职,甚至一个平民百姓一下子就可以升迁到丞相的尊位。

    当然,这其中需要其他官员或者名士的推举。

    至于征辟就是聘用,朝廷通过特征与聘召的方式,选拔那些有名望、有道德或有一技之长的人士作为顾问、或委任政事。叔孙通就是通过政哥招聘而成为博士的。

    纳赀就是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粮食和钱财可以给以适当的官爵,一般是国家大量需要钱财时才这样做,也是一种买官卖官的行为。在秦朝虽然也用这种制度,但并不常见,而且一般都是一些虚职。

    这三种制度,纳赀就不用多说,简单来说就是买官。

    这推举和征辟就大有学问。

    首先说推举,需要有举荐人。

    暂且不提你这个人有没有才华,有没有能力,没有举荐人一般是没有上升途径的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个时候的大秦才刚刚建立,而政哥也算雄才大略的君主,所以自荐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,算是一种另类的推举,不过推举人是自己罢了。

    但是这种制度延续下来会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。

    新人想要进入官场就必须要有老人推举。

    而推举,意味着利益相关的连接。

    当然,也意味着家境贫寒的人上升空间被锁死,阶级严重固化,最后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党派。

    而至于征辟自然也不用多说,这种选才方式不主流,毕竟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让君王心动的人才而特意征辟?

    也就是说,大秦虽然刚刚建国,其实人才选拔当年的问题已经存在了。

    而科举,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上升途径。

    无论科举多么的不科学,无论八股文多么的没用。

    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,科举打破了阶级固化,打破了世家林立的局面。

    唐灭世家,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科举的功劳。

    而隋朝覆灭,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科举。

    科举,意味着新鲜血液,也意味着新人必然会和把持朝政的世家产生冲突。

    “臣有一个提议!”赵邺正了正身子。

    “推举制度虽好,但那些怀有大才,却家境贫寒的士子,无人推举,使我大秦有才而不能举,岂不可惜?”

    赵邺笑了一下说到:“倒不如陛下定一个考核,考核策论也罢,考核政务也罢,统一考核,通过考核者封官,能者上,庸者下,岂不更好?”

    祖龙听到赵邺的话,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关于大秦的人才选拔制度,其实嬴政早就已经注意到了。

    大秦使用军功进爵制度,所以大秦有很多官员都是由武将转过来的。而除了军人转文官,另一个人才输送渠道就是推举。

    可是推举的问题也很大。

    会不会一个人因为利益来推举一个没有才能得人,来耽误当地的政事呢?

    会不会有人以推举为要挟,故意结党营私呢?

    这些都是很大的隐患。

    只不过政哥手腕强硬,再加上有黑冰台监察群臣,所以还没有出现结党营私的情况。

    可这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,推举制度的弊端就摆在那里,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赵邺所说的考核制度,就很有意思了。

    公开选取人才,能者上,庸者下,统一选拔,可以很好的避免结党营私,同时也可以避免有人推举庸才祸害百姓。

    “想法倒是不错,只不过,大秦人数也有千万,这考核一出,恐怕人人竞相参与,恐怕咸阳城都得塞满人吧?”政哥笑了一下说到。

    他以前也不是没想过类似的办法。

    可是考核这种事,参与的人一定多的数不胜数。

    一次两次倒也可以,可是若是年年如此,恐怕咸阳城要被挤破。

    毕竟大家伙只要没事,都会闲着来试试。

    万一他就瞎猫碰见死耗子了不是?

    “陛下可以在各郡县统一设置考核啊?由咸阳城统一发卷,派遣官员监考。从各郡县择优十数名,然后再由咸阳城统一考核,咸阳城考核以后,再由陛下亲自考校,如此不就可以了?”

    赵邺脸上带着笑容说到。

    科举这种事情,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?

    大概制度赵邺还是清楚的,至于细节?赵邺记不清楚,不过这没问题,由大秦官员一一补充就好了。

    总不能自己提个科举,连试卷题都给出了吧?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