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监站在大殿正门前,高声道:“将军请卸甲!”
朱高燨与张辅没有太多的思虑,任由身上饱经风霜的战甲被人卸下,只留下一身朝服与佩刀。
随后,太监又道:“将军请卸刀!”
朱高燨将佩刀丢给了侍卫,而张辅稍作犹豫,也摘下了佩刀。
对于张辅来说,这不仅仅是卸下了佩刀,更是卸下了身上的兵权。
卸甲卸刀之后,太监这才说道:“请,祁王朱高燨入殿面圣!”
“请征虏将军,英国公张辅入殿面圣!”
二人昂首挺胸,迈进了这座宏伟的奉天殿。
文武百官皆已在两侧等候,在大殿的最深处,朱棣坐在鎏金的龙椅上,捋了捋胡须,脸上是欣慰的笑容。
“臣张辅,问圣躬安!”
“臣朱高燨,问圣躬安!”
朱棣开口说道:“朕安,英国公,交趾战事如何?”
虽然他早就知道了结果,但还是要按章程客套的询问一下。
“臣张辅,不负皇上所望!”
张辅仰首说道,“臣此次受命赴南平定交趾战事,大破敌军,生擒敌寇陈季扩及其妻儿,平息叛乱,依照大明制度,将叛军所夺取的占城国的土地,分设升、华、思、义四州,增设卫所,授予投降者官职,留下部队驻守而还。”
言罢,殿内响起了如雷鸣般的掌声。
“英国公,此战你当为首功!”朱棣站起身来说道。
“臣无功可言,此战是军中将士齐心协力才拿下来的。”张辅谦逊的说道,“祁王殿下当为首功,于战时指挥全军,五战五捷。其次便是安远侯柳升,先锋官柳溥等人,皆为功勋。”
说到这里,大殿上的众人把目光放到了那位祁王爷身上。
朱高燨面色平淡,宠辱不惊,身上气质如美玉浑然天成,仿若天上谪仙人一般。
朱棣轻笑一声,开始宣布赏赐名单:“加英国公张辅岁禄至四千五百石,赐金银、宝钞,御马五……”
“加安远侯柳升岁禄五百石,世袭侯爵……”
“……”
这是一份很长的名单,南征军的将官们多多少少都有封赏,其中以英国公府与安远侯府封赏最为丰厚。
皇上直接给张辅的岁禄从三千五百石加到了四千五百石!
在大明朝,岁禄不仅仅是意味着粮食与金钱,真正意义在于地位的象征,岁禄越高,地位越高。
靖难之役排名第二的功臣东平王朱能,岁禄也不过三千二百石。而朱棣的小舅子徐增寿,靖难之役时在朝廷与朱棣里应外合,最终被建文皇帝一刀砍死,用命给子孙换来了两千二百石的岁禄与定国公的爵位。
而张辅四千五百石的岁禄,是如今岁俸最高的勋贵,而英国公府已然是成为了继徐家之后,大明的第一勋贵!
而安远侯柳升的封赏仅次于张辅,他不仅加了五百石的岁俸,而且爵位从世袭伯爵变成了世袭侯爵。
南征军的封赏完了,却有人发现不对劲了。
有两个人没有封赏。
一个是先锋官柳溥,他率领的先锋营立下了汗马功劳,若非他是勋贵,都能直接封个伯爵了。不过皇帝将他的这份功劳算到了他爹柳升的头上,不然以柳溥在此战中的表现,根本没那么丰厚的封赏。
等柳升挂了,柳溥自然会承袭爵位,所以并不意外。
而另一個没有封赏的人,是祁王。
祁王指挥帅营,五战五捷,此等功劳仅次于张辅,竟然没有任何的封赏!
离谱!
然而朱高燨并不意外,面色无动于衷,仿佛并不在乎。
因为他知道,他的封赏不在奉天殿上,而在乾清宫里。
“太子,安排一下犒劳将士。”说完封赏之后,朱棣将剩下的活交给了太子来做,自己则潇洒离去。
皇帝走了之后,奉天殿内的众人这才热络的聊天。
张辅向太子朱高炽躬身作辑:“太子殿下,万福金安。”
“英国公何须多礼,你可是大功臣啊。”太子笑眯眯的说道,“你闺女就要嫁给本宫的四弟了,以后咱们可都是一家人了。”
朱高燨走了过来,笑道:“大哥,到时候你可得来喝我的喜酒啊。”
太子乐呵呵的说道:“那是自然,你我亲兄弟不说两家话,到时候置办酒席记得和我打声招呼,我好让东宫的人去给你帮忙。”
一向不苟言笑的张辅此时嘴角挂着微笑,说道:“和祁王爷结亲,臣这次是攀高枝了,可得给小女备一份丰厚的嫁妆。”
“哈哈。”
三人谈笑风生,又有一人走了过来:“四弟成亲,也不知道欢不欢迎我这个二哥去喝上两盅小酒。”
原来是汉王走过来插了一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