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道家,炁指的是先天元气,与后天之气分开而论”
太康端正而坐,认真聆听。
“《高尚玉皇心印妙经》开宗明义就告诉你:人之三宝,元精、元炁、元神。炁是承上启下三宝之一,所谓先天元炁,为生命之源。养生家讲“气聚则生,气散则死”,说的就是这个先天元炁。”
“在筑基和养形阶段,所谓的精、气、神圆满指的是交感精、呼吸气、思虑神,而是元精、元气、元神。”
“元精长交感精,元气母呼吸气,元神君思虑神。”
太康面如恍然之色。
随即又问道。
“师父,那该如何炼精化炁呢?”
白云子说道:“道门宗派繁多,像是灵宝派、上清宫、全真道、正一道、净明派等等,其下又有支派。”
“但总的来说。其方法有:绝谷、忘情、纳津、吐纳、持静、持戒、存想、采日精月华、导引、闭息、自然、无为等功法,”
“此时的修行之士,不悟大道,道中得一法,法中得一术,信心苦志,终世不移,无行之气,误交误合,形质且固,八邪之疫,不能为害,多安少病,”
“若能信心苦志,坚守不移,有从下关用功者,不使真气泄于阳关,保守元气,镇守下田,不悟移鼎换炉之法,而安长生不老之果,或延寿于数百年,或延寿于数千年,久而不死,谓之人仙。”
“像是上古时期的彭祖,长年八百,绵寿永世。”
“又有通玄先生张果,历经隋唐两朝,寿终之时已有289岁!”
“更有天下剑祖纯阳真人和通微显化三丰真人,并没有人真的见过其羽化飞升,或许已经是更上一层的人物?其中是否隐藏着偌大秘密,为师也不敢多加揣测!”
白云子心有戚戚,既羡慕道家先辈的伟大,又感叹自身的渺小。
听到白云子的言论,太康心里像是翻江倒海一般,思绪难平。
的确,哪怕是在前世,对吕洞宾和张三丰这两位神人,亦是传说不断。虽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人不可能能活那么久,还从什么细胞分裂速度,端粒体长度来分析。
但在这有内气、有道功的大明时期,一切都不好说。太康收了收心神,这些对自己来说还过于遥远,到底如何,等自己到了那个层次,自会知晓。
“那师父,人仙之后呢?”
“人仙之后则为地仙。地仙者,得天地之半,神仙之才。不悟大道,止于小成之法。不可见功,唯以长生住世,而不死于人间者也,为陆地游闲之仙。”
“在丹道上是指炼炁还神的阶段。法天地升降之理,取日月生成之数。身中用年月,日中用时刻。”
“先要识龙虎,次要配坎离。辨水源清浊,分气候早晚。”
“收真一,察二仪,列三才,分四象,别五运,定六气,聚七宝,序八卦,行九洲。五行颠倒,气传于母而液行夫妇也。”
“三田反复,烧成丹药,永镇压下田,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,以作陆地神仙,故曰地仙。”
“地仙之上,则为神仙。聚则成形,散则成气,其寝不梦,其觉不忧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,真人之息以踵,众人之息以喉。”
“丹道上的炼神返虚的阶段。”
“此时玉液还丹,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,三阳聚顶。功满忘形,胎仙自化。阴尽阳纯,身外有身。脱质升仙,超凡入圣。”
“登高不憟,入水不濡,入活不热。”
“谢绝尘俗以返三山,乃曰神仙。神仙悟得大道,登上大罗天,解脱无累,随时随地可以散聚元神,天上人间,任意寄居。神通广大,又被称为大罗神仙。”
太康的心境随着白云子的讲述激动不已,只觉得自己干涸的心田就像遭遇了春雨一般,焕发了惊人的活力。
“神仙之上则为天仙。是咱们丹道上的炼虚合道的志高阶段。”
“天仙者,功成于三乘之中,迹超乎三乘之外,不为法拘,不为道泥,于天地有大功,于今古有大行,由于神仙厌居三岛,传道人间,道上有功,人间有行,与造物同参,经万古而不朽。
“届时神光普照,立身永恒,化身万千;一得永得,一证永证,神通恢阔,法力无边。天地闭时而不同闭,天地开时,开辟度人。”
说完,白云子闭目不语。
徒留太康一人在那里静静思索回想。
太康在脑海中把师父刚才的话语简易整理了下。
天仙至高,立身永恒,坐视宇宙生灭;
神仙次之,谢绝尘俗以返三山,超凡入圣;
地仙再次之,得天地之半,神仙之才,驻世长存;
人仙居于末等,止于小成,可尽人寿。
嗯,怎么少了鬼仙,周天有五仙,天地神人鬼。
有不懂就要发问,太康一向这么认为。
白云子听完,面露不屑,哂